快訊

不只剴剴!保母姐妹再涉凌虐2嬰 跨椅蹲馬步、反綁固定餐椅

喜傑獅「1讚折1元」害自己!突稱退出消費市場 網1句話開酸公關災難

早上起床睜開眼 常見「1習慣」恐毀了一整天

房價與生活壓力雙殺!7月「雙貸族」人數、房貸和信貸金額均創新高

今年截至7月國內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約近37.5萬人、年增6.3%,且每人平均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約106.1萬元,人數、年增幅、房貸和信貸金額等四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示意圖/ingimage
今年截至7月國內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約近37.5萬人、年增6.3%,且每人平均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約106.1萬元,人數、年增幅、房貸和信貸金額等四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示意圖/ingimage

據聯徵中心最新數據,今年截至7月國內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約近37.5萬人、年增6.3%,且每人平均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約106.1萬元,人數、年增幅、房貸和信貸金額等四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雙貸族人數與貸款金額續創新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疫情以來房市多頭,國內房價高居不下,口袋較淺的購屋人,僅能藉由信貸來補足頭期款;二是在通膨環境之下,房貸族群為平衡日常開銷,不得不增貸「度時機」、維持生活品質。

賴志昶表示,觀察歷年數據發現,「雙貸族」人數與房市走勢有高度相關,2020年疫情席捲,加上海外熱錢持續回台,尤其世界各國政府啟動寬鬆貨幣政策,造成通膨,同時資金灌入不動產市場,讓當年雙貸族人數突破30萬大關,且每年人數增加幅度在2~6%間;2023年因疫情短暫重啟,加上政府打炒房、《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送審,抑制房市交投火熱氣燄。

惟《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上路後,其中預售屋因禁止轉售,讓市場賣壓大減,且國內經濟表現佳,加上政府釋出令青年有感的新青安優惠貸政策,房市買氣重啟,同步讓雙貸族人數、金額持續飆升;且從2023年5月起,雙貸族人數持續刷新歷史最高紀錄至今。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下半年面臨全球地緣政治影響,金融波動風險提高,加上央行陸續推出信用管制措施,房市前景較不明朗,此波房市多頭不少房貸族以房增貸,或是再借信貸放大操作槓桿,當遇股市下殺或房市翻轉將難以收拾,投資者應審慎評估,槓桿操作不可不慎。

據聯徵中心最新數據,今年截至7月國內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約近37.5萬人、年增6.3%,且每人平均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約106.1萬元,人數、年增幅、房貸和信貸金額等四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住商機構提供
據聯徵中心最新數據,今年截至7月國內房貸、信貸「雙貸族」人數約近37.5萬人、年增6.3%,且每人平均房貸金額達591.7萬元、信貸金額約106.1萬元,人數、年增幅、房貸和信貸金額等四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住商機構提供

房市 房貸 疫情

延伸閱讀

「繼承取得未辦保存登記建物」不算首購?信義房屋曝1行為NG

父親過世…她背房貸信貸還要贍養母親 每月缺口達5.5萬!網:房子去增貸

純網銀不玩「前低後高」 將來銀推信貸一口價2.38%

要貸要快了 國土署:新青安2026年7月截止後不再補貼

相關新聞

鑑價嚴 利率升 公銀非首購調至逾3%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由於房價鬆動,已有不少蛋白區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南部傳出房價下跌百分之十、廿不等,多家行庫下達指令,要...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央行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締造三項歷史新高紀錄 其中兩項與台積電有關

中央銀行20日公布今年第3季國際收支,締造三項歷史新高紀錄。「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供應鏈海外設廠「打群架」,促使...

四大原因 國銀去年11月停卡逾57萬張 月增9萬張

金管會對國銀信用卡業務的最新統計今天出爐,除了去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金管會預期可破4.6兆之外,更引人矚目之處在於,...

ATM 已可領到新鈔!新鈔兌換最大行臺銀備戰

中央銀行指示新鈔兌換日程於1月20日至1月24日五個營業日,臺銀董事長凌忠嫄16日上午表示,現在到臺銀ATM提領就已經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