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機器人大軍」只剩它再創新高 漲停排隊買單逾4.8萬張

下班注意!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9縣市下探10度」 一路冷到明上午

考很細…114學測社會解答看過來 考生答題燒腦:近年來最難

9月國銀放款不動產授信成長趨緩 央行信用管制顯效

金管會5日公布最新9月國銀存放款統計,購置不動產放款達18兆877億元,較上月增1,523億元,雖然持續位居所有放款類別增量最多,但月增金額較8月走低。金管會解釋,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有關,購屋族偏向以首購自住剛性需求為主。路透
金管會5日公布最新9月國銀存放款統計,購置不動產放款達18兆877億元,較上月增1,523億元,雖然持續位居所有放款類別增量最多,但月增金額較8月走低。金管會解釋,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有關,購屋族偏向以首購自住剛性需求為主。路透

金管會5日公布最新9月國銀存放款統計,購置不動產放款達18兆877億元,較上月增1,523億元,雖然持續位居所有放款類別增量最多,但月增金額較8月走低。金管會解釋,與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有關,購屋族偏向以首購自住剛性需求為主。

根據金管會公布數字,9月購置不動產放款數字,較上年同期增加1兆4,160億元,累計前三季增加1兆989億元。但月增數字已經出現走低,8月月增1,722億元,9月月增金額降至1,523億元。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購置不動產類別9月雖然月增1,523億元,但仍較8月月增1,722億元減少,主因受到不動產開發業開始還款,加上央行啟動第七波信用管制,市場偏向以首購自住的剛性需求為主。另外,週轉金則受到半導體與資訊產業出現需求影響。

國銀放款主要有四大類別,包含購置不動產、購置動產、企業投資以及周轉金,9月放款金額分別為18兆877億元、1兆5318億元、8678億元以及20兆9826億元,以週轉金為最高。

如果與8月相比,購置不動產類別與週轉金月增分別1,523億元以及1,477億元,分別位居第一大與第二大,企業投資月增54億元,購置動產則月減27億元。

9月對象別來看,個人放款月增2,199億元為最多,政府機關月增572億元次之,民營企業月增172億元、公營企業月增84億元。侯立洋解釋,主要受到投資理財以及購置不動產需求增加,推升個人放款月增金額寫對象別中最高。

以授信單位來看,國銀9月OBU、海外分行以及大陸分行放款,都較8月減少,僅國內總分行月增3,240億元為正數。侯立洋解釋,OBU與海外分支機構月減,主要受到新台幣9月底升值,如若去除匯率因素,兩大授信單位的放款月增數字實際上都是正數。

9月存放款變動幅度前三大銀行,放款月增前三大銀行依序為台銀、國泰世華銀以及北富銀,存款月增前三大銀行依序元大銀、凱基銀以及星展銀。

央行 金管會

延伸閱讀

基隆建物1坪2萬元就賣 執行署聯合拍賣不動產3905萬

超低價拍賣廠辦、華廈、汽車 行政執行署5日等你來競標

金門推不動產專業人員線上訓練 免去往返台灣成本

金管會:強化綠色授信檢核 2028年起納入金檢

相關新聞

鑑價嚴 利率升 公銀非首購調至逾3%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由於房價鬆動,已有不少蛋白區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南部傳出房價下跌百分之十、廿不等,多家行庫下達指令,要...

楊金龍看川普挑戰是「不確定性」 Fed降息步調恐生變

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後,美國聯準會(Fed)還是如期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主席鮑爾也表態Fed主席位子會做到...

獨/刑事警察局邀金融業開會 全面瞄準撤除社群平台非實名制廣告

知情人士透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今日上午大陣仗找全體金控業者以及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金融總會等泛金融業同業公會,及...

獨/社群詐騙太猖獗 兆豐領銜逾10家大型銀行對社群平台抽廣告

社群平台詐騙太猖獗又不願執行實名制,銀行忍無可忍終下殺手鐧,據透露,兆豐銀行已串聯八大行庫以及多家大型民營銀行,一起加入...

整理包/換新鈔囉!時間、規定一次看 手機一掃速查最近提領據點

紅包準備好了嗎?春節前換新鈔的時候到了!中央銀行9日宣布,今年新鈔兌換時間為1月20日至24日,共有8家金融機構、計有456間分行與郵局可兌換,《聯合新聞網》整理2025年新鈔兌換地點、流程、種類等各

獨/力推新新併...新壽員工安置方案曝光 年資滿31年者拿51個月優退金

新光人壽員工安置方案的版本內容曝光。根據新光人壽董事會已通過的內部安置方案文件,為了能夠讓員工願意留下來打拚,這次不但給...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