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南規模5.7「屬0121嘉義大埔餘震」氣象署:未來仍有規模5地震

黃仁勳一句話戳破量子電腦泡沫 但量子密碼將率先實現

iPhone 13 Pro換iPhone 16 Plus超有感!他大讚1功能變強大:提升超多

打造亞太資產管理中心 國泰金控總座李長庚提五大建議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發會顧問、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日針對亞太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提出五大建議,其中他強調,包括TISA(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證券化的所有人持有上限、以及保險業者代投資10%的限制,都應打破,才有更多發展的空間。

李長庚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峰論壇上指出,亞洲日本、南韓等國,只有台灣,外流資金是留在本國的三倍。他指出,這幾年,日本的金融服務提供法,改採負面表列,而南韓用概括式方法作表列,因此,負面表列會讓金融商品開放有更大的彈性來做資產管理中心。

他表示,稅制上,因為有很強的製造業,因而不能只考慮到金融服務業,例如,道路系統對製造業空間,但仍要有稅制戰略的思考。

李長庚提出五大建議,包括:1、國人擔心退休準備不足,何不開放勞退自提自選方案,例如有7成民眾已贊成推雙軌制,保有現行政府的保證收益機制,另開放自提自選,例如,光是盯指數,就可超過政府基金操盤的倍餘利得,例如,勞退基金操盤績效為4.76%,但台股大盤上漲超過11%,開放自選方案的效果亦高下立見。

2、參照日本的NISA(少額投資非課稅制度),以TISA鼓勵投資及退休儲備,對稅制影響又小,五年才能享列舉扣除好處,也讓年輕人學習理財為退休作準備、減緩政府負擔。他也強調,2017年顧立雄主委時代,就在徵詢TISA,已五年,到現在還沒通過,很可惜。

3、參考新加坡稅用證券化商品進一步作大資本市場,讓證券化機制上架更多金融商品,以有資金去處,例如,債券ETF(指數型股票基金),保險公司投海外,但當投信去作包裝,就可把保險公司的部位包裝為債券ETF,並分散,很多民眾也可買保險發行證券化商品。台灣在2003年通過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條例,但至今,不論檔數與金額都遠小於其他國家,應去思考哪裡出問題?

李長庚表示,因為仍從正面表列、房地角度來思維,手上有三筆不動產,拿出來保留30%、40%,尤其若只有10%能持有,一定把最不好的拿出來,否則就不發,對發行人而言就沒有好資產拿出來的誘因。

4、利用壽險資金做大投信當平台,吸引人才及第三方資金。和投信作整合,更可收整合效應,國泰人壽即如此,把一部分的投資團隊也轉到投信。例如,8月5日,若投信幾十檔基金一開盤就執行停損,就更能對台積電等龍頭股止跌。另外李長庚也指出,任何單一公司的投資不能超過10%,以及接受委外合計也只能10%的規定也要改。若十家保險公司,10家加起來是10%,我自己投資是10%,但其他委外的我只能為每家投1%,只有台灣有此規範,不應只有經營權之爭來做這種限制,使得資產管理長不大。

5、培養人才,由國際金融學院開立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專業學程。

保險 債券ETF 台股

延伸閱讀

魏啟林: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五大重要願景

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彭金隆揭示跨部會合作重點並研議「金融特區」

蘇建榮:台灣挾130兆金融產業資產 為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優勢

台灣版REIT 拚年底上市

相關新聞

鑑價嚴 利率升 公銀非首購調至逾3%

公股金融圈人士透露,由於房價鬆動,已有不少蛋白區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南部傳出房價下跌百分之十、廿不等,多家行庫下達指令,要...

楊金龍看川普挑戰是「不確定性」 Fed降息步調恐生變

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後,美國聯準會(Fed)還是如期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主席鮑爾也表態Fed主席位子會做到...

獨/刑事警察局邀金融業開會 全面瞄準撤除社群平台非實名制廣告

知情人士透露,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今日上午大陣仗找全體金控業者以及包括銀行、證券、保險、金融總會等泛金融業同業公會,及...

獨/社群詐騙太猖獗 兆豐領銜逾10家大型銀行對社群平台抽廣告

社群平台詐騙太猖獗又不願執行實名制,銀行忍無可忍終下殺手鐧,據透露,兆豐銀行已串聯八大行庫以及多家大型民營銀行,一起加入...

讓日企也道歉!大谷50轟球獎落台灣 買家「優式資本」公司背景曝光

大谷翔平50轟球買家出聲了!優式資本發聲明指出,這顆破歷史記錄的50轟紀念球是全世界許多棒球迷心目中的聖杯,因此他們把這...

新新併成史詩級併購教案!金管會擬檢討相關法規 明年上半年定案

台新金(2887)、中信金(2891)齊搶新光金(2888),合意對上非合意併購,凸顯併購法規不足。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