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後2天飆高溫!熱到這日變天 梅雨季首波鋒面下周報到

國銀房貸餘額7個月增6166億元 逼近2023全年增額

不動產市場有多熱絡,金管會今天揭露,截至今年7月底止,本國銀行辦理房貸餘額(含催收款)達新台幣10.6兆元,前7月淨成長6166.07億元,已達2023年全年國銀房貸餘額增額的93.77%。

金管會今天公布本國銀行不動產放款概況,截至今年7月底止,本國銀行辦理房貸餘額(含催收款)達10兆6035億元,年增率衝高至10.84%,前7月國銀房貸餘額淨成長6166.07億元,已逼近2023年全年國銀房貸餘額增額。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在例行記者會分析,國銀房貸餘額年增率走高,主要由3大因素推升,首先是疫情過後國內景氣持續復甦,其次是自住剛性需求浮現,第3是建案完工陸續交屋所致。

另一方面,截至今年7月底止,國銀辦理建築貸款餘額(含催收款)近3兆7197億元,年增率達3.54%,亦連2個月走高。童政彰指出,主因在於國銀配合政府政策,增加動撥都更危老建案,加上建築成本提高導致週轉金需求走高。

依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的3成,俗稱銀行不動產放款天條,銀行會自行設定更嚴格的內部要求,多半以28%以上為警戒區。

金管會今天同步揭露,截至今年7月底止,扣除土銀及輸銀以外的36家本國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額增至14.86兆元,月增0.15兆元,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升至55.85兆元,月增0.58兆元。

按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設算,今年7月底銀行不動產放款平均比率降至26.61%,月減0.01個百分點。就個別銀行檢視,比率在29%以上銀行連2個月掛零,比率在28%至29%區間的銀行增至5家,比率在27%至28%的銀行降至8家。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26日至28日赴日本考察銀行海外據點發展,有銀行提出建言,認為海外分行業務相對單純,不動產放款重要性高,且不影響台灣不動產集中度,盼可不納計銀行法第72條之2計算範疇。

童政彰提到,國銀海外地區不動產放款併計台灣地區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緣起是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規定銀行監理採合併監理,即不管國內或海外據點營運,財業務都必須合併進行監理,因此金管會採合併監理原則進行檢視。

他指出,以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規定而言,若銀行放款過度集中不動產,將有流動性問題,因此金管會當時在法規設計除了與國際接軌,也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與業務發展。

童政彰舉例,此次疫情期間,歐美地區商用不動產風險即偏高,金管會採合併監理,事實上除了依循國際監理規範外,在風管上也有其意義,因此目前國銀海外不動產放款納計銀行法第72條之2計算,不會予以調整。

房貸 金管會

延伸閱讀

鶴茶樓飲料喝到「脆脆的」竟是爆漿小強 北市衛生局稽查抓1缺失

影/違室內裝修辦法?民眾黨新辦公室環境曝 北市建管處稽查結果出爐

影/台中男以為被通緝…裸身翻進大甲車站跑鐵軌被逮

北市抽驗生鮮蔬果12件不合格 馬辣「百香果」檢出禁用農藥

相關新聞

考量川普關稅仍在未定之天 金管會限空令繼續再延一周

美國總統川普4月公布對等關稅計畫,攪得全球股市天翻地覆,雖然台股最近兩周逐步走穩,但考量美國關稅政策、以及與各國談判結果...

獨/華南金世代交替 民股副董林明成交棒長子林知延出任金控副董

華南金控展開世代交替。據了解,已擔任華南金副董事長快20年的民股大股東林明成,此次改選之後,將不再續任華南金董事,交棒給...

金管會宣布「同意新新併」 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

金管會今天宣布,同意台新金融控股公司(下稱台新金控)與新光金融控股公司(新光金控)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