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派出所前傳巨響!保時捷男吞7顆安眠藥上路 連撞5警車畫面曝光

停車場突遭陌生男挾持 她身中22刀竟靠隆乳假體奇蹟保命

專家教你保/挑選手術險 掌握三個訣竅

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鄭漢卿。新光人壽/提供
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鄭漢卿。新光人壽/提供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指出2022年國人平均壽命達79.8歲,民眾隨著年齡增長,除了關注長壽風險外,罹病風險也會上升,並且近十年手術人次增加近二成,顯示出醫療需求逐漸攀升,建議可及早規劃相關風險轉嫁。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就醫時在藥品、醫材或是手術方式等種類繁多,但品質較好或是效果較好的醫療方式也所費不貲,再加上治療時的收入損失及復原期間所需的費用,所產生的經濟壓力可能會在就醫時猶豫難決或無法專注於治療及休養。民眾可透過投保實支實付型商品轉嫁高額的手術費用,例如人工關節、心臟瓣膜等醫材,藥費、麻醉費及手術費等超過健保給付需要自費的支出。然而,7月實支實付新制上路後,主張保險給付回歸「損害填補」原則,已無法像過去透過多張實支實付彌補罹病所產生的損失,因此除了利用實支實付搭配住院日額型補強醫療保障外,搭配手術險也是不錯的選擇。

醫療三保一次看
醫療三保一次看

手術險與住院日額型一樣,也是採用定額給付,計算方式為投保金額再乘上保單條款詳載之「手術項目表」倍數。舉例來說,投保手術醫療日額2,000元,假設肝臟移植的手術給付倍數為80倍,即可領到16萬元的理賠金。

但也要提醒民眾,手術採侵襲性治療,大多要符合「麻醉、切割、縫合」等手術行為,才能獲得理賠。不過,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很多手術治療已經改變處置方式,不需要切割,甚至不用縫合,被歸類在「健保226」處置項目,若手術險沒有納入處置項目,就無法申請理賠。

此外,現在已有不少手術或處置只要門診治療後即可返家,如商品在給付手術保險金時需以住院為前提,而保障項目沒有涵蓋門診治療時,也無法申請保險理賠,在選擇商品時,應留意保障範圍及項目。

至於如何挑選手術險,可以掌握三大要點,第一是「手術+處置皆可理賠」,手術醫療推陳出新,許多需要動手術的疾病已經改採新技術的處置治療,選擇手術與處置項目均有理賠者,保障更為全面;第二是「涵蓋門診醫療最好」,愈來愈多手術或處置以門診方式治療,不用住院,當天即可回家休養,例如大腸息肉切除、白內障、子宮肌瘤等,選擇給付門診手術或處置,才符合趨勢;第三是「具抵禦通膨效果」,物價指數逐年上揚,以2023年為例,醫療保健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1.97%。為了避免保險金被通膨侵蝕,應優先考慮保險金具有增值機制的手術險。(本文由新光人壽商品開發部協理鄭漢卿提供,記者戴玉翔採訪整理)

理賠 手術 保險金

延伸閱讀

4月剛出道!27歲女偶像罹癌認「隱瞞病情」 淚訴:每天都很害怕

4月剛出道!27歲女偶像罹癌認「隱瞞病情」 淚訴:每天都很害怕

40歲後身體老化容易痔瘡上身 想減輕症狀謹記2不2要原則

連2天颱風假25日開診醫院變多 北部看診狀況一次看

相關新聞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學者批保單強制執行修法結果:虐兒保姆和性侵者躲在豁免額保護傘下

保險法和保單強制執行的相關修法,本周三在財委會完成初審,專精保險法的政大法學院副院長兼系主任葉啟洲認為,財委會修改政院版...

新台幣重啟升勢 強漲逾1.4角站上30.1元

美中互降關稅令市場不確定性降低,加上美國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放緩,美元指數下挫,新台幣重啟升勢,14日強升1...

最會併購的銀行家 吳東亮:台灣應拚進世界百大銀行

台新金歷經13次大小併購,雖然過去因彰銀困局深陷17年才脫身,但最後成功合併新光金,躋身台灣前4大金控。最大推手台新金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