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女學霸遭控科展作品涉抄襲!台大:不影響錄取資格

苗栗行人擅闖軌道!台鐵新自強號延誤近1小時

撿到「短腿無尾貓」帶回家收編!細看卻發現悲傷身世 現況曝光網淚崩

「灰名單平台」上路一個月 金管會公布成果:136戶被列可疑帳戶

金管會推動的灰名單平台上路一個月,136戶被列可疑帳戶。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推動的灰名單平台上路一個月,136戶被列可疑帳戶。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公布灰名單最新成果。為了防弊人頭戶透過設定約轉匯出不法金流,責成財金公司成立「灰名單平台」,並在今年第一季上線。

今日發布最新統計顯示,財金公司統計上線後第1個月,即今年4月,經轉出行進行關懷提問達6170筆,經關懷後未續進行辦理約定轉帳的筆數為1196筆,而且轉入行有發現疑似不法顯屬異常交易的帳戶戶數(被密集設定約轉)為136戶,顯見該機制已發揮攔阻效果。

目前統計看來,依銀行臨櫃關懷提問而未再辦理約轉的帳戶,占關懷提問帳戶總數還不到2成,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明,主要是和每家銀行所設定的風險預值、風險胃納及客戶風險屬性不同有關,由於才上路一個多月,還在磨合當中。

以往詐騙受害人因設定約定轉帳帳號,轉帳金額提高,損失嚴重,因此,金管會才推動灰名單機制。該機制運作為轉出行於受理申請約定轉帳帳號時,得即時經由該機制請轉入行提供帳戶的風險資訊,如警示帳戶、衍生管制帳戶、被約定次數等,讓金融機構即時掌握潛在風險並對客戶採取關懷措施,即時提醒客戶,有助於避免詐騙發生。而轉入行透過灰名單機制掌握被約定帳戶(例如被約定幾次)可疑樣態,持續監控該帳戶,並依據該行風險控管機制應處。

金管會舉例說明,銀行客戶至轉出行申請約定轉入某銀行帳戶,轉出行及轉入行透過此機制若發現轉入帳號過往很少被約定,但短時間內被他行約定多筆約定轉帳,此時,就可透過轉出行關懷客戶讓其未續進行約定轉帳,避免受騙;轉入行也可將此列為可疑帳號持續監控,提早發現不法。

童政彰也說明,過去風險態樣的建立,也是由執法機關發現詐團慣用手法,透過高檢署平台揭露資訊,讓銀行建立共通性風險態樣,也導入灰名單系統,他也指出,灰名單也是由檢警調發現短期內密集被設定約轉,意見回饋之後,財金公司才建置該系統。

至於上述136戶異常交易帳戶,是否全為詐團?童政彰表示,這136戶分二種,一是警示戶,另一則是第二類帳戶,後者則要銀行請當事人來說明,若客戶聯絡不到,就會暫停其金融服務措施,但不論二種中任何一種,金管會都會要求這136戶的相關銀行,要和轄區員警連繫。至於第一類及第二類帳戶,前者為銀行及檢警調可直接判斷偽冒帳戶,後者則來自於八種風險態樣,亦即,被列為「高度注意帳戶」,童政彰也指出,倘若人頭戶,銀行通常就會聯絡不到人,將先凍結其交易功能。

金管會也表示,金融防詐措施從臨櫃面、網路或行動銀行、預警機制等都包含在內。就臨櫃面,112年度金融機構臨櫃關懷攔阻件數達11300件,攔阻金額為75.89億元,今年第1季攔阻2425件,金額15.4億元,近兩年已攔阻超過百億元。對於民眾約定帳戶轉帳申請,將審核期間由現行申辦日後次一日生效,改為次二日始生效。

金管會 詐騙

延伸閱讀

台新金擬參股新壽200億?金管會:若收到會逐條檢視金控法

詐團車手跟警玩「躲貓貓」2個月 輸給專案小組彰化落網

被騙百萬!被害人絕地大反攻 詐團二度行騙「這次栽跟斗了」

否認把金管會主委請出去 柯建銘:不存在外星人內閣

相關新聞

新台幣盤中勁揚近3角 對等關稅談判沒進度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12日以29.900兌一美元小升2分開盤,隨即一路向上挺進,上午盤最高升抵29.625兌一美元,勁揚2....

川普再施壓喊Fed應降息 台灣央行下周決策會議登場

台灣中央銀行將於下周四(6月19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市場關注在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呼籲聯準會(Fed)大幅降息的背景下,...

解除限空令 彭金隆比喻:手伸久會酸 保持下次出手力道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日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時對金管會解除限空令指出,未來很難預料,金管會仍戒慎恐懼,先前採取限空令,是因為市...

學者批保單強制執行修法結果:虐兒保姆和性侵者躲在豁免額保護傘下

保險法和保單強制執行的相關修法,本周三在財委會完成初審,專精保險法的政大法學院副院長兼系主任葉啟洲認為,財委會修改政院版...

新台幣重啟升勢 強漲逾1.4角站上30.1元

美中互降關稅令市場不確定性降低,加上美國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放緩,美元指數下挫,新台幣重啟升勢,14日強升1...

最會併購的銀行家 吳東亮:台灣應拚進世界百大銀行

台新金歷經13次大小併購,雖然過去因彰銀困局深陷17年才脫身,但最後成功合併新光金,躋身台灣前4大金控。最大推手台新金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