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險業淨值1,382億兩年新高 花蓮強震影響損益不大
產險業稅前盈餘已突破百億大關。據金管會統計,產險業累計前四月稅前盈餘達107億元,年增112億元,淨值達1,382億元,創24個月新高。
而外界關注4月3日花蓮強震對產險業損益的影響,業者皆認為,各產險都有安排再保,所以影響不大。
金管會公布產險業今年4月稅前盈餘僅14億元,月減六成,為近四個月新低,但累計前4月稅前盈餘達107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淨損5億元,年增112億元,由虧轉盈。
產險業4月底淨值達1,382億元,月增8億元、年增621億元,年成長達81.6%,主因業務承保利益及財務投資利益雙雙成長。
而外界關注4月3日花蓮強震對產險業的影響,對此,新產總經理何英蘭表示,由於公證公司都還在理算當中,據了解,因為各產險都有安排再保,所以對整個產險業雖有影響,但影響不大。
中再保總經理鍾志宏表示,針對大型天災、火災等,產險公司都有評估安排再保險去轉移風險,加上如今風控管理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對於市場來說應不至於有太大的衝擊,如0403花蓮大地震,中再保已事先安排轉再保,而巨災之後的定損,則因國內公證人力有限,目前靜待公證人逐案評估,相關的損失情形將自第2季法說會中逐步揭露,並於今年底財報足額反應。
據產險業統計,19家產險公司4月的簽單保費收入總計約218.8億元,與去年4月保費總收入195.2億元相比,年成長12.1%;累計今年前四月簽單保費達898.2億元,較去年同期809.1億元,增加89.1億元,年成長11%。
其中,工程險因各大公司積極參與綠能保險業務,保費年成長逾六成,航空險也成長逾三成。
展望今年,產險業者指出,政府持續推動綠能產業及永續發展,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等基礎建設,有利工程險與責任險業績;因應國際淨零政策,政府積極推動汽機車全面電動化、汽機車數量持續增加及通膨對車險保費的影響,也將使車險業績持續成長。同時,市場費率與商品監理紀律化,能避免市場價格競爭,有助於穩定市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