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官員樂於前進民營金融業 主要看中這點

退休官員樂於前進民營金融業,高薪的號召當然是重要因素,倘若是公職體系,不要說政府機關,連政府旗下的泛公股事業機關,薪水相較民間行情都少得可憐,而且三不五時還要赴立院備詢,已成為政府對外攬才最大考驗。
公股行庫董總的薪資水準待遇如何?根據數年前立法院曾決議的內容,所有已民營化的公股金融事業機構的月薪,董事長最高必須以每月33萬元為限,總經理少1萬元,最多32萬元為限,相較於民營金控,不只金控董事長,連子公司董事長都經常有數千萬元的年薪、副總級的薪水也至少1500萬元以上起跳,亦不乏3千萬元以上的,公股金融業高層相較於民營金融業者的落差由此可見,甚逾10倍之多。
以上還是已民營化的公股金控、銀行的薪資行情,倘若是國營的,亦即政府100%持股的台銀、土銀、輸出入銀行的董座及總座,薪資行情更低,月薪僅18元萬上下。
問題出在立法院10多年前做的決議,已把上述金額訂死在相關規定裡,使得該「天花板」迄今無法突破,也因此,儘管財部所訂定的公股事業機構負責人的薪資水準,已民營化的公股事業機構薪水可為國營事業的2倍,但由於十多年前的一紙決議,不論物價如何變動,公股金融事業都不能加薪。
根據財政部在2022年3月最新下達的公文指令,公股銀行董總的「非固定收入」(包括獎金、津貼在內)不得超過「固定收入」(月薪),也就是公股行庫董總合計各種加給、績效獎金、津貼等,倘若每月的薪資是33萬元,等於除了一整年領取12個月的薪資之外,合計其他的獎金及津貼,所能領取的一年總報酬,將不得超過24個月的月薪,約是792萬元。換言之,每位公股董總所能領取的薪俸酬勞,一年最多也不會超過800萬元。公股金融圈人士對此進而指出,800萬元是天花板,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公股金控或銀行董事長的薪水,頂多在600至700萬元之間,總經理的薪水則大約在500至600萬元。
至於民營金融圈的金控或銀行董總薪資行情,有大型壽險型金控的總經理薪資已超過5000萬元、銀行總經理大約超過3000萬元、亦有來自外資圈的銀行董事長年薪達到上億元的水準。某家晉用許多外籍專業經理人的大型壽險金控,20多位董事或副總級高層的薪資水準合計超過10億元,亦即每位年薪大約有3000至5000萬元的行情。
而在民營金融圈還有所謂邀請政壇人士出任董事長的「行情價」,依每家金控水準不同,大約在1500萬至3000萬元不等。
根據財政部對公股事業董總的薪資及績效管理的規定,所有公股事業機構依據考評分成5類,累計總分的滿分為80分,即使是董總的考績最好的,為61分以上的第一類,已民營化公股金控或銀行的董事長月薪最多仍只能拿到33萬元,總經理為32萬元。
倘若拿公股金控、銀行的薪資水準對比民營金融業,上述公股董事長多數在600至700萬元,總經理多數在500至600萬元的水準,和其他大型民營金控的董總薪水行情相較,落差不但至少2倍起跳,甚至有高達10倍之多。相較之下,公股行庫的董總,包括還要兼負許多「政策任務」,總業務量比起民營金融業其實有增無減,而且動輒要跟著部會首長去立法院備詢,並且經常受到多位立委高分貝的質詢,成為在推展業務之外,另一個沈重的「身心負擔」,上述問題都成為政府對於公股金控、銀行的董總人選想對外攬才的最大障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