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孫嘆阿公1千萬存郵局「被通膨吃了」 網急勸別管:會犯1大忌

地牛翻身!晚間9點21分花蓮規模4.0地震 最大震度3級

柯文哲曝內心深綠...學者喊無中心思想 遇1效應將發現柯盈配支持者黏著度低

房貸族鬆口氣!央行連兩凍 專家:新青安上路、明年利空出盡可能性大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央行今(21)日舉行理監事會議,如市場預期宣布利率「連兩凍」,觀察目前公布之7月五大銀行房貸平均利率來到2.098%,為2009年來的高檔,不過,專家認為,央行不升息讓房貸族稍微放寬心,另一方面,在新青安房貸優惠下,明年房市有利空出盡的可能性。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利率走勢深度影響買方購屋意願,觀察2022年3月以來5次升息,每次升息造成下個月買賣移轉棟數緊縮,這次不升息也讓房貸族稍微放寬心,另一方面,新青安貸提供1.775%破盤價利率,首購進場意願高,造成8月八大行庫新增房貸走揚,政府為避免不動產市場再度熱絡,今年房市管制應該不會鬆綁。

從2000年以來,央行總共升息26次、降息27次,最近一波升息潮是去年3月開始,央行理監事會連續5季都決議升息,去年3月一次升1碼,當年3月份全國買賣移轉棟數還超過3萬棟,下一個月下跌到2萬8千多棟,買賣移轉棟數月減13.4%,買方擔憂貸款壓力增加,購屋意願走低,造成交易量減少,到2022年12月年底有交屋量挹注,單月移轉超過2萬6千棟,但當月央行宣布再升半碼,隔月恰逢春節為市場淡季,買賣移轉月跌61.8%,2023年1月僅剩16,657棟。

郎美囡指出,市場交易量反應出央行升息壓制的效果相當明顯,在不確定央行是否停止升息前,買方憂心購屋申貸後,即面臨連番升息的貸款壓力,因此選擇觀望,不過今年第2季開始停止升息,平均地權條例子法也已啟動2個多月,內政部又推出新青安貸款專案促進買氣回籠,房市略有回暖跡象,但政府健全房市、打擊炒房的主軸不變,之後還有囤房稅整頓投資性購屋,市場主力買盤將以自用、置產為主。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認為,此次央行不升息應與台灣通膨率已降到2%以下水準,加上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會下調有關,不動產市場表現應非其主要考量。不過從央行這次也並未對房市管控政策鬆手,顯見在央行眼中,房市正在「留校察看」期,加上今日行政院會議通過囤房稅等重大政策,在打房正規軍中,央行將回到板凳位置,讓相關部會透過政策工具進行打房。

至於後況,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8月之後有新青安上路,且房價沒有明顯降價,明年有利空出盡走升的可能性大,新青安利率被視作市場大利多,顯見這一年多來買氣只是暫時壓抑,購屋保值信念依舊根深蒂固,後況首購自住、低總小宅都將現牛市。

升息 央行 房市

延伸閱讀

民眾黨質疑「政院版囤房稅2.0」成效 將提空屋稅條例

柯文哲拋2300億建「長照保險」 專家樂見:穩定財源很好事

政院通過囤房稅2.0草案 時力批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效果

挺居住正義!藍優先推囤房稅 租金實價登錄、列特別扣除額

相關新聞

投信:明年降息可期 再迎股債雙漲機率高

展望未來投資市場發展,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去年股債雙跌是百年歷史中少見的黑天鵝事件,所幸今年已迎接股債雙漲,明年降...

新台幣上月狂升3.7% 央行穩匯市…找外資喝咖啡

預期美聯準會升息循環落幕,熱錢11月以來狂湧台灣,促使新台幣匯率全月狂升1.159元、升幅3.71%;根據路透報導,對於...

遭爆料「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合庫投信董座林柏裕 請辭獲准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今(16)日上午召開合庫投信董事長「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記者會,合庫金控(5880)今天二度發布聲明指出...

保險業反對以批註條款通融 實支實付限住院…門診癌友理賠難解套

國內癌症病友爭取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能以「批註條款」方式放寬理賠,壽險公會周三邀集各大保險公司會商,最後通過決議,針對衛福...

整合電子支付 TW QR Code上路…方便民眾掃碼結帳

民眾目前消費購物時,因為各種支付QR Code規格不同無法互通,商店櫃台擺滿QR Code立牌,造成結帳不便。為方便民眾...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國泰世華調查:至少1431萬元

國泰世華銀行今天發布「2023台灣全民財務健康關鍵報告」,民眾在財務規劃面向最需要加強,調查發現,民眾認為至少要準備新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