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2026年接軌IFRS 17 損益表掀變革
保險業2026年接軌IFRS 17,財報表達將掀劇烈變化,尤以損益表變化最大。未來保險公司損益表「保險收入」科目,將彰顯業者商品結構偏向保障型與否,且CSM(合約服務邊際)未來將在損益表現形,累積越多將有助獲利表現。
因應國內保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FRS 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金管會今天公布「保險業財務報告編製準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預告期定為60天,並明定2026年1月1日施行。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台灣已在2018年適用IFRS 9,2026年將適用IFRS 17,屆時資產及負債均可採公允價值衡量,預期將降低現行存在的資產負債會計不匹配情形,並促使保險業強化投資管理能力,重視資產負債管理。
考量業者需要系統測試、商品設計及策略規劃調整期,金管會此時先預告修正「保險業財務報告編製準則」,並明定2026會計年度施行。對於投資人而言,未來檢視保險業財報可留意2大主要變化。
第一,接軌IFRS 17,損益表將有「保險服務結果」科目,主要包括「保險收入」及「保險服務費用」等,讓保險本業損益在財報上更清楚展現。
過往壽險公司大賣儲蓄險,保費收入看似豐厚,但將來接軌IFRS 17,商品含儲蓄部分不能視為「保險收入」,將列入「財務結果」科目,僅商品含保障部分可視為「保險收入」。
換言之,待2026年接軌IFRS 17,投資人可從保險公司損益表直接看出業者商品結構是否偏向銷售保障型商品。
蔡火炎直言,未來保險公司財報「保險收入」變化,將是值得觀察的科目,會展現業者是否有將商品銷售回歸保險經營本質上。
第二,目前保險公司並不用對外揭露CSM(合約服務邊際),未來接軌IFRS 17,CSM將在損益表現形。
CSM為保險公司預期提供保險服務可產生的收益,若業者保障型商品賣得多,累積的CSM自然較大,未來會列入「保險服務費用」,並透過逐年攤銷認列為保險收入,挹注保險公司獲利。
▪ 美國買房大又便宜? 她曝「這些費用」高到嚇人:台灣別羨慕海外
▪ 花14億買下「絕美必去島」卻不開發 信義打什麼算盤?
▪ 房市真回溫?專家揭數據「只剩年輕人在衝」
▪ 老父趕「跨年贈與」送兒土地 多一動作省稅60萬
▪ 買錯了! 桃園投資2屋新房「2個月都沒人租」 內行人揭2關鍵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