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蕭美琴國籍爭議…游淑慧點出「這件事」 重點應當事人說明

蔡政府政治遺產? 專訪陳文章談台大政經學院「非某人指使」

姚立明:選前最後兩周大陸恐「放大招」 民進黨已做好準備

打詐瞄準人頭戶!金管會對10銀行啟動金檢 9月底前提報告

金管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管會今日再發「千字文」回擊外界對於打詐不力的質疑,金管會強調,為強化對於人頭帳戶、網路銀行與虛擬帳號金融監理,金管會於5月至7月間,對於去年「投資詐欺案件使用人頭帳戶各金融機構占比」的前10名銀行啟動「防詐風控機制檢視」專案檢查,預計9月底前提出書面報告。

金管會指出,此次的專案金檢的檢查重點有三大面向,包括1、金融機構對於人頭帳戶及數位存款帳戶增列開戶審查管控措施、人頭戶偵測機制的妥適性與警示帳戶聯防機制等三大重點的落實;2、高風險自動化業務(網銀、ATM等)的控管機制;3、金融機構對於對網站業者或企業(包括第三方支付業者)申請虛擬帳號的管控作業等。

金管會指出,依「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下稱疑似不法管理辦法)規定,帳戶經法院、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通報為警示帳戶,除警示帳戶的交易功能全部暫停外,原帳戶持有人無法再開立新帳戶,所持有的其他存款帳戶 (衍生管制帳戶)的提款卡、語音轉帳、網路轉帳及其他電子支付功能也會暫停,因此絕不會有人頭帳戶遭到移送法辦仍可持續在銀行開戶情形。

金管會指出,為對於尚未成為警示帳戶的可疑帳戶預為控管,已請各銀行將銀行公會所彙整的19種共通性態樣納入預警指標或內部作業規範加強控管,其中包含針對失蹤人口遭利用作為人頭帳戶之情形,以便銀行對於未被通報為警示帳戶但有可疑指標的帳戶加強控管。未來金管會也將配合法務部依洗錢防制法第15條之2第6項授權訂定的子法,對於帳戶暫停、限制功能或逕予關閉的三種標準明訂,進一步強化帳戶管控。

金管會強調,報載人頭帳戶仍可持續在銀行開戶,或銀行行員勾結詐騙集團,金管會至今仍避談對有問題的銀行加強監管,與事實不符。

金管會說明,已強化網路銀行約定轉帳風險控管,要求銀行對民眾申辦網路銀行或開啟約定轉帳服務時,落實主動關懷提問,如有網路交易應採行OTP驗證機制,防止帳戶款項遭盜轉。另已請各銀行就約定帳戶轉帳之申請,視客戶性質及風險程度高低,將審核期間由現行申辦日後次一日始生效,改為次二日生效。

金管會表示,有關強化第三方支付業者申請虛擬帳號一節,除了去(111)年督導銀行公會彙整11種共通性態樣納入預警指標或內部作業規範加強控管外,金管會持續督導銀行落實對於申請虛擬帳號之第三方支付業者或其他公司戶之審核規定。另銀行公會已在今(112)年上半年再研訂銀行提供虛擬帳號服務之強化客戶身分審查措施,並已於112年6月20日函請各銀行配合辦理。

金管會強調,已經對行員涉嫌與詐騙集團勾結的銀行加強監管,相關缺失除依銀行法規定從重處分外,並已要求銀行提出改善措施,確實改善。

金管會 詐騙集團 第三方支付

延伸閱讀

被點名詐騙戰犯 金管會今發千字聲明強調4面向打詐

全面防堵詐騙 行政院:精進打詐1.5 跨部會精準打擊

詐騙頻傳…4行政機關被點名戰犯 藍委:打詐國家隊是最大詐騙組織

金管會再開鍘!圖利實質關係人 街口投信遭罰120萬並記警告

相關新聞

遭爆料「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合庫投信董座林柏裕 請辭獲准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今(16)日上午召開合庫投信董事長「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記者會,合庫金控(5880)今天二度發布聲明指出...

保險業反對以批註條款通融 實支實付限住院…門診癌友理賠難解套

國內癌症病友爭取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能以「批註條款」方式放寬理賠,壽險公會周三邀集各大保險公司會商,最後通過決議,針對衛福...

整合電子支付 TW QR Code上路…方便民眾掃碼結帳

民眾目前消費購物時,因為各種支付QR Code規格不同無法互通,商店櫃台擺滿QR Code立牌,造成結帳不便。為方便民眾...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國泰世華調查:至少1431萬元

國泰世華銀行今天發布「2023台灣全民財務健康關鍵報告」,民眾在財務規劃面向最需要加強,調查發現,民眾認為至少要準備新台...

沒有所謂的「楊金龍防線」 央行總裁:新台幣若貶太厲害 會進場阻貶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備詢,他在備詢時指出,央行先前已透過賣匯進場阻貶,若新台幣太激烈變動...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