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午後對流發展旺盛...4縣市大雨特報 注意雷擊強風

亞運網球/遭印度逆轉吞敗 梁恩碩、黃琮豪混雙惜收銀牌

賴清德促政院推夜班護理加薪 綠委:造成分裂對立

新光金大戰五大關鍵 吳東進派陷苦戰

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本報系資料庫)
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本報系資料庫)

新光金(2888)將於本周五(9日)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近期委託書徵求戰,大股東吳東進落居下風。依洪士琪派及相關知情人士說法,吳東進此次在經營權之爭岌岌可危,主要有五大原因。

一、長期經營績效不佳,股價遠落後淨值。就如同洪士琪所言,新光金優勢長期無法發揮,股票長期低於淨值,近五年來數次增資,價格僅能低於票面發行,2022年4月以9.52元發行GDR,後來價格一跌再跌,股東權益明顯受損,且近五年新光金發放股息僅241億元,增資卻達266億元,股東明顯倒貼。

二、投資失利,拖垮公司形象。過去投資有不少失敗案例,包括在高檔買進當時股王宏達電,後來宏達電從1,300元跌到400元,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都在臉書透露當時新光金投資成本高達1,100元,這項投資導致新光金慘賠50億元。

此外,新光人壽未經董事會同意成立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簡稱資負會),卻以資負會內部成員評估,就決定在2020年元月第一周,連兩日增持國外股票金額達966.6億元,此舉也導致新光金遭罰2,760萬元,吳東進遭停職等懲處。這兩項重大投資失利,讓公司形象大大受損,內稽內控遭質疑。

三、屢遭裁罰,公司治理付之闕如。洪士琪公布新光金遭裁罰統計,新光金吃下44件裁罰案,在同業中件數最多,這包括幾件知名案件、引起社會大眾高度討論的,如2020年9月16日金管會認為新光金忽視風管部門提出警示,公司投審會未盡職責,內控程度廢弛,停止吳東進新壽董事及董事長職務,這項懲處,還連帶解任當時新光人壽副總兼投資長袁宏隆的職務。

在吳東進遭停職後,還被立委爆出吳東進仍對金控及子公司業務下指導棋,且金管會要求獨董進行調查時,竟然發現新光金獨董以具名問卷調查,而非約談方式進行調查,引起金融市場譁然。

四、輕忽弟弟吳東亮實力。其實委託書徵求戰並不是第一次,從2017年開始就是如此,只是吳東進千算萬算,沒算到這次洪士琪玩真的,光是拿下三大民間委託書通路就夠嗆,更不用說不少大型券商持中立態度,委託書戰還沒開打,洪士琪派就已有勝算。

洪士琪的背後,還有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支持。台新金雖然從未在這次大戰中在檯面上有實際動作,不過台新金在彰銀的經營權大戰,經歷多場委託書大戰,可說足足打了近18年,後來雖然被迫出脫彰銀股權,但財政部也沒討到便宜;更不用說台新金曾遭寶佳狙擊,經營權大戰實戰經驗,放眼金融市場恐怕無人能出其右。

五、未掌握外資支持。在持有20%新光金股權的外資中,最關鍵的ISS報告,讓洪士琪派在外資電子投票中占了優勢,雖然目前結果尚未出爐,不過以外資過往都支持公司派獨董,這次支持的三席獨董,竟有二席是洪士琪派推派的代表。當中負責外資窗口溝通的,則是號稱打過400場股東會的外資女王馮欣宜,透過她的專業分析、建議,讓洪士琪派在這場外資支持戰中獲得優勢,外資女王功不可沒。

新光金表示,該公司在證交所公布「公司治理評鑑」成績名列前20%,也連續二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至於裁罰案,並未對公司財務造成影響。

新光金 外資 台新金

延伸閱讀

新光金大戰 洪士琪委託書勝出關鍵曝光

新光金大戰 洪士琪接受專訪:沒要坐下來談!

吳東進夜訪台新「國師」 談判條件曝光

台新金併新光金 傳言再起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