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開幕式中華隊入場 央視直播跳出「1畫面」

屏東明揚工廠惡火…消防小隊長嚎啕痛哭 自責「整個小隊只有我活下來」

亞運開幕獲上萬觀眾高分貝歡呼 中華隊進場感受「震撼」

央行理監事會議摘要曝光!鷹派理事:升息應比照國際以1碼為調幅

央行。聯合報系資料照
央行。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今(4)日公布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儘管全體理事一致同意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但鷹派理事在會中仍高喊,央行應儘量與國際間央行採取一致的做法,即以1碼作為貨幣政策利率的調整幅度,同時也應關注台灣實質利率連三年為負造成的影響。

央行2022年3月以來五度升息,累計升息幅度達3碼,今年3月23日的理監事會議上,央行再度決議升息半碼,並獲全體理事一致同意。

根據央行公布的首季理監事會議議事錄摘要,一位鷹派理事高喊,回顧2000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決策模式,在升息時似乎比較謹慎,在早期經濟成長率高且失業率低的部分期間,央行持續以半碼的速度調整政策利率,在全球各國央行政策利率調整上並非常態,此作法可能會造成台灣長期低利率,落入流動性陷阱;未來一旦國內外經濟開始穩定成長,央行應儘量與國際間央行採取一致的做法,即以1碼作為貨幣政策利率調整的幅度。

另位理事認為,當前國際金融環境與過去相較,不確定性越來越高;同樣事件的考量也會因時間不同,調整利率的幅度自然也不同。近期歐美銀行危機事件顯示,金融穩定性問題將衝擊至其他相關國家。

就台灣而言,國內銀行資產負債結構與歐美銀行不同,因此,遭受的衝擊較小。但就整體大環境而言,我國屬小型開放經濟體,易受國際經濟金融情勢影響,惟未來國際市場所受影響仍存有不確定性,此將影響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方向。利率調整的幅度在不同環境下無法比較,因此,無法用同一個標準來看之前跟現在調整幅度是大或小,此或是將來需思考的議題。

有位理事指出,名目利率不是決策的考量,實質利率才是;實質利率在消費、投資、銀行借貸等活動均扮演重要的角色。若本次升息半碼,雖有助縮小負利率的幅度,惟台灣實質利率連續三年為負,應關注其對經濟金融的影響。

另位理事表示,2021年起,受疫情及俄烏戰事等非預期事件連續衝擊,推升國際能源及糧食價格,致國內CPI年增率走升。央行自2022年3月起採漸進溫和緊縮貨幣政策,帶動國內五大銀行平均1年期定期存款機動利率走升。本次升息半碼,加以今年通膨率可望回降,負的實質存款利率(定存利率減去CPI年增率)幅度將縮小;而與主要經濟體相較,本年國內實質存款利率水準尚屬居中,且多數主要經濟體實質存款利率亦為負值。預期今年上半年受出口與投資疲弱影響,國內經濟成長低緩,加以國際經濟情勢仍具高度不確定性,負的實質利率應有助提振經濟成長。

也有理事表示,今年以來平均房租漲幅高於上年平均值,由於房價上漲帶動的房租上漲,存在時間落差,且房租上漲具僵固性及持續性,其後房租上漲的現象值得觀察。儘管所得分配及分配不均並非央行法定目標,仍應關注通膨對低所得家庭傷害更大的現象。

央行 升息 貨幣政策

延伸閱讀

經濟快評/Fed維持「鷹派」基調 只輕微暗示6月可能暫停升息

5年度勞保年金調升估66萬人受惠 平均每月多領1100元

美元連跌三天至兩個月低點 歐元升至一年來最高

美3月通膨年升幅低於預期 道瓊期指勁揚逾200點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