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友達斥資204億元收購德商BHTC 彭双浪滿臉笑意掩不住

亞運棒球/南韓火球男擋不住!林安可三壘打帶動 中華隊5局2:0領先

亞運田徑/兩百米神壓線!楊俊瀚20秒74摘銅 連兩屆登頒獎台

凱基投信:債券優先布局 股票逢回買進

展望第2季,升息循環進入最後階段,預期市場波動仍大,宜優先布局投資能見度高的資產。凱基投信表示,升息循環有機會在上半年結束,債券投資可望由逆風轉為順風,考量升息終點前債券具評價優勢,股債配置也已重新發揮避險效果,第2季可考慮優先布局債券。

高利率環境限縮股市評價擴張空間,益發彰顯債券投資價值。凱基10年期以上科技業公司債券ETF基金經理人李暢表示,觀察2009年1月至2023年2月資料顯示,不同殖利率情況下投入美國投資等級債未來一年的正報酬機率,發現當殖利率來到3.5%以上,即有高機率獲得正報酬,而目前殖利率來到5.5%(註1)。且債券報酬來自還本付息,而非獲利成長,息收及利率下行等因素將有利債券對抗景氣衰退。

李暢指出,儘管短期面臨景氣放緩,但目前企業獲利品質仍處於健康水位,利息保障倍數也相當充裕,從財務報表反映出企業體質無虞。另外觀察美國投資等級債殖利率,從BBB級的5.68%、A級的5.23%、AA級的4.8%、到AAA級的4.55%,皆仍處於近10年高位,顯示目前仍是進場布局投資等級債好時機。

股票資產方面,美股仍為重要觀察指標。凱基未來移動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市場持續下修上半年企業獲利,但S&P 500企業獲利下修家數已開始減少,下半年可望恢復成長。經濟領先指標有轉強跡象,受就業市場需求與薪資成長支持,美國消費者信心持續改善,也對經濟成長動能形成支撐。只是考量美股評價介於10-20年平均本益比,評價已不算低,後續須關注是否有企業獲利或經濟增長動能挹注評價推升。

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轉向寬鬆之前,股市本益比沒有大幅調升空間,凱基投信表示,上檔空間有限,第2季有高機率持續區間震盪,關注產業宜以投資能見度高為主,包括滲透率仍低、成長趨勢未變的電動車族群;預估第2季後出貨量可開始回溫的科技硬體族群;營收成長率維持3成以上、且股價相對便宜的科技軟體族群;以及租用率仍居高檔、需求相較其他產業穩健的REITs族群。

至於關注區域,凱基新興市場中小基金經理人吳志文表示,新興市場通膨風險將較成熟市場提前回落,升息壓力可望降低;且中國解封的經濟復甦力道,可望外溢挹注新興市場,其中又以新興亞洲受惠最為明顯,預估今年各區域實質GDP成長率以新興亞洲的成長4.8%最高,新興亞洲中又以中國、印度的GDP成長率最為領先。

回歸台股市場,凱基開創基金經理人顏克丞表示,景氣領先指標PMI持續好轉,2月新訂單-客戶存貨指數翻正,反映部分產業開始回補庫存,市場預估下半年景氣將呈現U型或V型復甦,市場信心持續回升。預期台股最壞狀況已過,惟經過第一季反彈,評價面已回到近10年平均水準,目前評價面不算便宜,須留意地緣政治風險及第2季進入電子傳統淡季效應,後續須留意追高風險,若有回檔可以分批布局。

債券ETF 凱基

延伸閱讀

台企銀:明年股利翻身

銀行業 成買債大戶

金融業加碼台股 敲進300億

台企銀:盡力提升盈餘績效 未來年度回饋股東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