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總統大選最新民調出爐 非綠整合「這2人」怎麼搭皆贏賴蕭配

亞運射擊/穩定發揮卻因「這原因」遭扣2分 李孟遠定向飛靶遺憾奪第5

兒童呼吸道感染多!台大兒科病房全滿 小兒科醫:找到原因了

SVB倒閉事件 國泰金總座:「手指擠兌」成金融業嚴肅課題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中)、財務長陳晏如(左)及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右)出席國泰金控2022年第四季法說會。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中)、財務長陳晏如(左)及國泰人壽執行副總林昭廷(右)出席國泰金控2022年第四季法說會。記者侯永全/攝影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引起美國中小型銀行倒閉潮。法新社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引起美國中小型銀行倒閉潮。法新社

美國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引起美國中小型銀行倒閉潮。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今表示,以前銀行擠兌是客戶排隊擠兌,現在是「手指擠兌」,在數位發展下,手指在手機上滑一滑錢就轉出去,流動性管理將是未來金融機構的嚴肅課題。

國泰金今舉行法說會,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表示,矽谷銀行近期因擠兌發生倒閉,回顧過去台灣的銀行擠兌歷史,幾天內擠兌幾百億元就已經是「天下大事」,矽谷銀行不到48小時就擠兌420億美元,約為新台幣1.2兆元,「放到台灣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掛掉』。」

李長庚指出,以前銀行擠兌是客戶排隊擠兌,現在是「手指擠兌」,在數位銀行這麼發達的狀況下,流動性管理將是未來金融機構的嚴肅課題。

李長庚也表示,就金管會公布的資料,國銀目前流動性指標都還很好,對於台灣來講,銀行流動性非常高,可視在數位化進展下,網路社群媒體傳播各種謠言,都可能導致擠兌,如何要確保國內金融機構在面對流動性危機時可以度過,值得思考。

李長庚說,股市有熔斷制度,但是當銀行面對流動性危機時有沒有熔斷機制?假設可以設定某些指標,當觸及某些指標下有熔斷機制,在金融事件發生後1、2個鐘頭內阻止擠兌的發生,矽谷銀行絕對不會是單一事件,這樣情況可能會在很多國家出現,值得各界集思廣益,如何防範銀行因流動性問題出現風暴。

除銀行擠兌問題外,市場也擔憂保單解約潮。李長庚表示,去年保單解約確實比較多,尤其是在去年10月是高峰,因為當時美債殖利率高、台美利差擴大,新台幣貶到32元,當時如果把美元保單解約,只要解約費用接近到期,在解約後沒有轉回新台幣而是直接買美債會有高收益率,就算解約後換成新台幣也能賺到匯差。

但李長庚指出,保單與銀行存款不同,壽險業儘管被接管,在保險安定基金之下,民眾的保單會有100%確保,且保單若提前解約會有損失,但存款就算提走也不會有損失,頂多就是沒有利息,過去常聽到的是銀行擠兌,幾乎沒有聽說壽險擠兌,壽險基本上不會出現擠兌的情況。

國壽執行副總林昭廷也表示,保單解約的高峰期已過,高峰約在去年10月,現在都已往下走,加上國壽現在的現金水位,帳上現金還有3200億元左右,現金水位充足,新台幣相對去年都是升值的,解約誘因小很多。

新台幣 保單 SVB 矽谷

延伸閱讀

拒繳酒駕罰鍰 執行署出奇招查扣壽險金 家屬立即繳清20餘萬元

329青年節大調查/台灣年輕人放棄買房、不婚、不生、遠離各式競爭 「無欲」生活模式啟動

另類理財賺外快!運動愈多、健檢數值達標 他幸運獲保費折減回饋

罕見上法說 兆豐產董座梁正德:再保未攤賠評估增提準備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