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亞運舉重/一來就破郭婞淳世界紀錄奪金 北韓20歲小將背景根本白紙一張

屏東明揚大火釀10死 隔11日竟餘火復燃!消防隊急趨車滅火

今晚11時30分海警!中颱小犬這日台東登陸掀風雨 天氣變化一圖看懂

國際盃正式開打 證交所引資首站赴星會台股投資大咖

臺灣證券交易所睽違三年重啟海外引資,首站前往亞洲金融重鎮新加坡,預計拜會八家持有台股比重較高的大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具跨國際影響力的保險公司,以深化國際投資人關係,力助台灣資本市場打國際盃。

揮別疫情陰霾,國際商務旅行逐漸恢復,眾多機構亟欲重啟實體會談,以增進交流效益,證交所主動出擊造訪,今年共計規劃四場一對一拜會重要機構投資人,以及六場海內外上市櫃公司引資說明會,目標區域包括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紐約、倫敦等。

引資首站將前往新加坡,由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親自率團,透過與證交所長期密切合作的跨國銀行,安排拜會八家當地重要機構投資人,包括持有台股比重較高的大型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具有跨國際影響力的保險公司等。會談除將提供台股重要發展外,並即時回饋外資意見。林修銘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次拜訪,進一步增進台灣股市與國際投資者之間的互動,並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者來臺灣投資,同時也展現臺灣股市的優勢和潛力。」

證交所表示,引資向來是與國際機構人間的重要溝通活動,前次採實體方式是2019年11月赴馬來西亞,後來全球新冠疫情爆發,改採線上方式辦理,2020年至2022年共計辦理20場線上引資活動,協助550家次公司與約3,500位機構投資人進行近9,000場會談。

這次新加坡行程是證交所首度純採一對一拜會機構投資人形式,目的在於建立信任基礎,即與機構投資人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強化信任基礎,促進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其次,在了解投資人需求與期望後,證交所將可提供更符合目標的產品與服務,提高滿意度與忠誠度。在交流市場資訊部分,證交所可根據國際投資人對台股觀點與國際資金移動趨勢,適時釐清風險迷思,並提供重要相關資訊。

證交所評估,這次強化與國際機構投資人交流,將為證交所、投資人及全體市場創造多項效益,其中,經過詳細說明台股現狀與未來走向後,將有助國際投資人更為了解台股投資機會,進而調整投資決策。對於上市櫃公司及產業而言,雙方藉由深入溝通提高資訊透明度,將利於吸引更多資金投入公司及產業,從而促進產業繁榮與發展。

此外,經過雙方交流,將可增強國際投資人對台灣金融市場的信心與投資意願,吸引更多投資人參與市場,促進市場繁榮發展,提高台股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整體來看,這次赴新加坡引資將有助於提升臺股的國際形象,建立與國際重要投資機構的長遠交流合作,鼓勵更多國際投資人來台投資,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市場與經濟發展。

這次活動時間為期一周,除拜會投資人外,亦將與新加坡交易所進行高層會談,並就ESG、上市監理,以及碳交易等議題進行業務交流。

延伸閱讀

【專家之眼】沒想到新加坡公務員這麼慘:比較台灣

Fed將發布利率決策 台股推演四劇本

台股基金 後市不淡

美股下挫聚焦聯準會升息 台股觀察金控股法說會動向

相關新聞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證交所會對國泰證當機事件開罰?林修銘這樣回應

國泰證券一周內兩次盤中當機,導致投資人無法下單,引發(股)民怨。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今(13)日表示,券商管理應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