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警範圍再擴大!中颱小犬「不規則運動」埋路徑變數 估明登陸

柯文哲放話每區提一位立委 前幕僚指2022年教訓不遠

蓋茨提罷免麥卡錫成黨內邊緣人!共和黨人早看他不爽 恐被踢出黨團

北富銀調查 熟齡族估退休金要837萬元以上才夠

北富銀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今公布「樂齡金安心-經濟安全未來趨勢」調查結果。圖/北富銀提供
北富銀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今公布「樂齡金安心-經濟安全未來趨勢」調查結果。圖/北富銀提供

因應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北富銀今公布「樂齡金安心-經濟安全未來趨勢」調查報告,調查結果發現,熟齡族普遍覺得退休金準備不足,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以上才夠,平均熟齡族認為應準備的退休金高達837萬元。

北富銀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合作,針對熟齡族群進行經濟安全問卷調查,首次鎖定熟齡族進行問卷調查,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於2022年11月到12月期間,針對50歲到64歲民眾進行調查,共回收近700份有效問卷。

調查發現,熟齡族最擔心長期照顧費用(74.7%),其次為醫療支出(68.4%),以及緊急意外支出(49.8%),受訪者普遍覺得退休金準備不足,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以上才夠,平均計算下來,整體熟齡族認為應準備的退休金高達837萬元。

若以國人平均餘命81歲計算,從65歲至81歲平均下來,每月需求為4萬3600元。以勞工為例,扣除勞保局統計的每月平均勞退與勞保年金給付後,每月資金缺口為5833元,總缺口金額達112萬元。

調查中也發現,有43%熟齡族認為自己可承受的風險等級低,卻期待在投資獲得高收益;在購買金融產品時,有2成的人不看契約。15%的受訪者回覆有看沒有懂,會看契約且能完全理解的僅佔23%,若熟齡族觀念不正確或缺乏判斷能力,極有可能增加落入不當投資或被金融詐騙的風險。

調查也顯示,在「以房養老」、「安養信託」、「年金保險」、「長照保險」及「退休準備平台」等5大金融服務中,熟齡族使用率最高的是保險類,包括長期照顧保險(17.22%)及年金保險(15.21%);雖有超過7成的熟齡族知道「以房養老」,但實際使用率不到3%。對於未來經濟安全措施,熟齡族最期待的是友善高齡的金融產品資訊(54.2%),其次為設立友善高齡相關查詢平台(46.8%),以及推廣高齡就業輔導(41.8%)。

北富銀資深副總吳薏菱表示,超高齡社會將衍生出經濟安全議題,因此金融機構必須在高齡友善產品及服務、高齡金融安全保護上,投注非常多的心力,包括結合AI科技進行智能防詐,加強對高齡客戶的關懷與服務等。針對高齡族特有的金融產品需求,將積極發展安養信託服務、保單活化、小額終老保險等,在服務上已打造了分行樂齡專櫃、電話樂齡專線及網站樂齡專區等。

退休金 保險 北富銀 高齡化 長照

延伸閱讀

存多少錢才敢退休?8成人認為「至少500萬」

弘道調查:50至64歲退休金需準備837萬 缺口112萬

當你只有一筆300萬元時,要給孩子留學或當退休金? 夏韻芬建議令人吃驚

2千萬退休金恐都不夠用? 專家:1000萬靠股市投資或許能工作自由

相關新聞

沒有所謂的「楊金龍防線」 央行總裁:新台幣若貶太厲害 會進場阻貶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備詢,他在備詢時指出,央行先前已透過賣匯進場阻貶,若新台幣太激烈變動...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6大核心戰略產業資金需求轉旺 國銀放款突破7兆元

政府衝刺6大核心戰略產業,為台灣經濟轉骨。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7月底國銀對6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已正式衝破新台幣7兆...

規定大幅鬆綁…金融資料上雲 確保戰時服務不斷

台灣銀行、證券、保險業,可以將更多資料放上雲端。金管會三月時宣布金融業委外辦法大鬆綁,原本預計九月放行,提前至八月即可上...

獨/合庫金周五加開臨董會 董瑞斌正式出任董座

合庫金控跟合庫銀行新任董事長董瑞斌和林衍茂,確定將在本周五雙雙正式上任。據透露,合庫金已確定在周五加開金控臨時董事會,而...

新台幣午盤升0.8分 暫收31.055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1.055元,升0.8分,成交金額7.67億美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