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助中美洲銀行發ESG債券 台日機構投資人共同認購

花旗台灣金融市場事業群負責人馮淑儀表示,全球ESG永續風潮日盛,花旗觀察到,企業追求獲利時,對ESG金融商品興趣也與日俱增,甚至願意跨越國界,發揮影響力投資。圖/花旗提供
花旗台灣金融市場事業群負責人馮淑儀表示,全球ESG永續風潮日盛,花旗觀察到,企業追求獲利時,對ESG金融商品興趣也與日俱增,甚至願意跨越國界,發揮影響力投資。圖/花旗提供

花旗集團今(31)日宣布將擔任中美洲銀行(Central American Bank for Economic Integration, CABEI,穆迪信評為Aa3級,標普信評為AA級)所發行10年期藍色債券(總金額為70億日圓)和10年期社會責任債券(總金額為1.3億美元)的單一主辦機構。此次債券發行日為2023年1月31日,由花旗環球證券(倫敦)擔任主辦並由花旗環球證券(日本)與花旗環球證券(台灣)協助此債券在日本與台灣地區之銷售。

此筆債券發行將由台、日兩地對ESG投資具有高度興趣的機構投資人認購,提供中美洲銀行的環境及社會專案資金。中美洲銀行於2019年訂定「綠色債券框架」、2020年訂定「社會責任債券框架」,並在2022年訂定「綠色暨藍色債券框架」,以上債券框架之訂定皆符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 ICMA)之綠色債券原則以及社會責任債券原則。

中美洲銀行將運用此次募得資金,挹注於適用範圍內之融資專案,主要包括:藍色債券框架下的水資源保護、永續水資源管理、再生能源、藍色經濟與自然保育;在社會責任債券框架下,優先挹注基礎服務取得、創造就業機會、社會經濟賦能、可負擔的基礎建設、糧食安全與永續糧食系統等。

日本及台灣的機構投資人認購中美洲銀行的ESG債券系列,展現對中美洲永續發展的支持,這也是花旗環球證券的台、日團隊,首次攜手合作ESG債券之銷售。

花旗環球證券(日本)金融機構銷售事業群負責人松本圭太(Keita Matsumoto)表示:「隨著區域藍色經濟策略重要性日益提升,花旗日本很高興此次有機會和CABEI及一線投資者在藍色債券上共同合作。花旗日本是ESG私募債券的先驅,自2021年起已主辦多筆藍色債券,未來我們也將繼續為全球的藍色經濟發展貢獻心力」。

花旗台灣金融市場事業群負責人馮淑儀表示:「全球ESG永續風潮日盛,花旗觀察到,企業追求獲利時,對ESG金融商品興趣也與日俱增,甚至願意跨越國界,發揮影響力投資。此次花旗團隊不僅募集台日兩地投資者,跨海參與中美洲的基礎建設,更是因應氣候變遷及推動永續發展的作為。自1997年起,花旗台灣便協助CABEI發行台幣計價債券,雙方已建立起深厚合作關係」。

20多年來,花旗集團透過業務及核心競爭力,持續致力支持全球永續發展。自1997年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以來,花旗在金融產業以及其他行業類別,皆積極參與多項永續相關倡議。

債券 花旗 ESG

延伸閱讀

星展總座林鑫川:完婚花旗後卡友權益不縮水 並和誠品、威秀談合作

2022台股ETF規模逆勢增六成 2023債券ETF接棒高息題材

2022年台股ETF規模逆勢增六成 2023年債券ETF接棒高息題材

去年大陸地方政府 新增債券4.7兆

相關新聞

日圓換匯重回「0.22」字頭 逾3個月新高

日本央行(BoJ)放鷹,市場預期日銀可能提前修正貨幣政策,帶動日圓升值,從昨(7)日開始日圓對美元匯率狂升,最高升至14...

投信:明年降息可期 再迎股債雙漲機率高

展望未來投資市場發展,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去年股債雙跌是百年歷史中少見的黑天鵝事件,所幸今年已迎接股債雙漲,明年降...

新台幣上月狂升3.7% 央行穩匯市…找外資喝咖啡

預期美聯準會升息循環落幕,熱錢11月以來狂湧台灣,促使新台幣匯率全月狂升1.159元、升幅3.71%;根據路透報導,對於...

遭爆料「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合庫投信董座林柏裕 請辭獲准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今(16)日上午召開合庫投信董事長「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記者會,合庫金控(5880)今天二度發布聲明指出...

保險業反對以批註條款通融 實支實付限住院…門診癌友理賠難解套

國內癌症病友爭取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能以「批註條款」方式放寬理賠,壽險公會周三邀集各大保險公司會商,最後通過決議,針對衛福...

整合電子支付 TW QR Code上路…方便民眾掃碼結帳

民眾目前消費購物時,因為各種支付QR Code規格不同無法互通,商店櫃台擺滿QR Code立牌,造成結帳不便。為方便民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