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震撼!新光金經營權甫變天 總經理吳欣儒請辭

父親遭爆13年前性騷女大生 吳怡農道歉:痛心無法以文字表達

房貸族壓力大!去年12月房貸利率創近7年新高 1月將續升

去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持續上揚至1.864%,已連13個月上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持續上揚至1.864%,已連13個月上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銀行今(30)日公布去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持續上揚至1.864%,已連13個月上升,且創下2016年1月以來、近7年新高。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蔡惠美指出,從價量變化來看,大台北地區房價年增率已放緩、六都移轉棟數也有大幅度下降,加上後續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影響,整體房市趨於保守觀望氣氛濃厚。

央行公布去年12月本國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做放款加權平均利率為1.749%,創2015年7月以來新高,較去年11月的1.596%上升0.153個百分點,主因去年央行四季都有調升政策利率,全年調升0.625個百分點,利率已回大2016年的水準。

整體五大銀行承做放款金額達1.26兆元,也刷新1994年7月統計以來新高。蔡惠美表示,景氣下滑融通需求會升高,但因應景氣擴張,也會有資金需求大的情況,難用貸款金額擴張判斷景氣,應再多觀察數月。

房貸利率方面,去年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利率持續上揚至1.864%,月增0.013個百分點,創下2016年1月以來新高。蔡惠美分析,去年12月六都移轉棟數年減26.1%,全年也呈現年減8.98%,從年增率來看確實在縮減中,整體房市呈現觀望氛圍,與打炒房、央行升息等措施都有關係,且經濟成長不確定性也帶來影響。

但年底交屋潮帶動,加上今年過年時間點較早,民眾習慣在農曆年前交屋,使去年12月六都移轉棟數仍呈現雙位數成長、月增10.3%,推高房貸金額,去年12月購屋貸款承做大增43.7億元至645億元。

至於房價方面,蔡惠美指出,以去年12月大台北地區房價月指數來看,雖仍年增7.28%、月增0.3%,年增率持續增加,但增幅已明顯收斂,加上移轉棟數自去年第四季開始明顯下降,後續還有平均地權條例上路,整體影響要持續關注。

利率方面,反映央行去年12月升息,除非是連結中華郵政的房貸利率,否則若依據銀行指數型房貸利率,通常都會延後反應,五大銀行在今年1月才會足額調升,預計1月房貸利率仍會持續上修、反映會更明顯。

另外,央行也公布去年12月週轉金貸款金額達1兆941.4億元,刷新1994年統計以來新高,較上月大增1147.7億元;去年12月週轉金利率1.696%,為2015年7月以來新高。

蔡惠美說明,週轉金通常在每季第3個月衝高,尤其12月因年底資金需求轉強,加上今年過年較早,資金調度效應提前出現,企業會有財務規劃調整。

房貸 央行

延伸閱讀

美成屋銷售連降11個月 年銷售降幅為2008年來最大

本周房產熱話/炒房仔掰掰!《平均地權條例》三讀過關 2.3萬間預售屋求下車 史上最瘋狂逃命潮爆發

央行4度升息買房族哀嚎 他哭每月利息多繳5000元

賣厝阿明/買房貸款3要點 懶人包一次報你知

相關新聞

葉丙成也叫兒子閃名車!超跑險讓你不怕「一夜致負」?

「看到要閃!」近日,台大教授葉丙成在臉書貼文,表示要兒子遠離logo「有翅膀」的賓利名車,怕一不小心擦撞,就賠不完兜著走。網友紛紛提醒趕快投保俗稱「超跑險」的超額責任險。究竟超跑險保什麼?

央行理監事會議摘要曝光!鷹派理事:升息應比照國際以1碼為調幅

中央銀行今(4)日公布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儘管全體理事一致同意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但鷹派理事在會中仍...

im.B不只是龐氏騙局…台大財金系也被騙百萬!二胎放款即便有不動產當擔保品也「必知的事情」

半夜滑手機,塗鴉牆終於推給我最近新聞熱頭上的im.B借貸平台苦主影片《台大財金畢業又怎樣?被騙271萬...》,早上和朋友聊了一下,加上看了幾篇見解都覺得搔不到癢處,想想還是決定花點時間給大家幾個基本概念。

COVID-19降至第4類法傳 業者:理賠高峰已過影響不大

COVID-19自5月1日起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改為第4類,牽動部分防疫保單理賠條件,不過產險業坦言,理賠高峰已過、加上保...

台新Richart聯手街口支付 推「街利存」帳戶祭3%回饋吸客

台新銀行與街口再度合作,今日舉行記者會,重磅推出「街利存」帳戶,串聯用戶數眾多的Richart數位帳戶及街口支付App,...

央行升息台銀開第一槍!調升存款利率 1年定存利率逾14年新高

央行23日決議升息半碼、利率連5升,國銀龍頭台灣銀行今天宣布,自27日起調升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調高0....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