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力推信用卡大數據應用 簽帳金額筆數創近5年新高

為積極推動大數據應用,利用政府開放資料配合民間創意整合運用,以提升政府施政效能,金管會今(28)日公布推動信用卡大數據應用分析四項成果。其中,民眾使用信用卡之簽帳金額已成長至533萬筆,為近5年新高。
金管會表示,2015年起,與周邊機構共同推動大數據資料開放及運用計畫,其中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從2016年10月起建構「信用卡交易統計及分析資料」平臺,提供使用者以更多維度進行我國信用卡持卡人之消費樣態交叉分析。
金管會指出,聯卡中心已完成「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之消費樣態大數據分析」,成果顯示:一、疫情爆發前,2019年度民眾在醫院及診所使用信用卡簽帳筆數為507萬筆、金額為新台幣490億元。2020年與2021年全球與我國疫情較為嚴峻期間,簽帳筆數增加至515萬筆,簽帳金額則下滑至432億元。
而疫情逐漸解封後,截至2022年10月底止,民眾使用信用卡之簽帳金額已成長至533萬筆,是近五年新高,預估全年度可達652萬筆,而金額亦可成長至500億元。
二、我國醫療體系大致可分類為醫院及診所,以2018年至2022年10月醫院與診所之信用卡簽帳筆數(金額)之占比進行比較,筆數部分,醫院占整體份額達8成以上,而診所占比則不到2成。金額部分,診所接受信用卡支付的簽帳金額占比從2018年起占整體份額的25%,到2022年已成長至34%,而醫院的簽帳金額占比則呈現下降趨勢。
進一步分析,診所可以受理信用卡支付的交易多為醫美、健檢、牙科與眼科等自費項目較高的交易類別,多數一般診所的掛號及醫療費用則並未接受信用卡付款,仍以使用現金支付為大宗;而醫院由於看病者眾及作業需求,近年來陸續支援多種信用卡支付方式,受理信用卡的比率相對較診所高。
三、細究醫院與診所之單筆簽帳金額,以及各金額區間簽帳筆數占比後可知,民眾在醫院的信用卡單筆簽帳金額逐年下滑(從2018年的9,575元一路走低至2022年的6,016元),但小額支付筆數占比逐年提高(單筆消費500元以下的筆數占醫院整體簽帳筆數,從2018年的32.2%成長至2022年的45%),此消費樣態或可看出民眾在醫院使用信用卡支付小額費用(如掛號費)之比例已逐漸提高。
四、以持卡人性別及年齡分析,醫院及診所刷卡支付之消費族群主要均以女性較多,其中醫院占比6成;診所占比為7成;消費年齡層方面,診所主要集中在30歲至49歲間,占比約6成,而醫院則是40歲以上年齡層占7成以上,診所的消費族群相較醫院更加年輕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