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過6年!妥瑞氏症國中生輕生 校長輔導失當遭懲戒法院休職2年

拒還「神廟石雕」!英國與希臘的文物返還引發外交爭執

今明北台濕冷明晨最低13度 下周一鋒面掠過全台下雨

台幣上半年偏弱…下半年見2字頭?路透:要看外資與台股

新台幣2022年全年累積貶值幅度接近10%,今年表現要看台股的表現與外資的行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台幣2022年全年累積貶值幅度接近10%,今年表現要看台股的表現與外資的行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路透報導,台灣股、匯市在經歷虎年「虎頭蛇尾」行情後,邁入兔年,台幣匯率能否揚眉「兔」氣?分析師和交易員認為,台幣上半年匯率會在相對低點,接下來要關注外資台股動向,如果外資重回買超台股,下半年台幣匯率有望再現「2字頭」。

台幣匯率去年重貶近10%、台股更是重摔逾22%,受通膨飆高、俄烏戰爭、聯準會激進升息與外資瘋狂撤離等不利因素影響。路透報導,展望2023年,市場人士表示,台幣雖有機會升破30元大關,但不是趨勢,且不易再看到前兩年一路暴衝的走勢。

一家大型投顧的分析師表示,「今年台幣決定點又回到台股身上,外資進出主導台幣和台股趨勢」,去年外資大賣超台股、疫情及地緣政治等最危險的時刻已經過去,加上升息趨勢放緩,台幣最低點就在32元,最高有機會看到2字頭。

他分析,台幣有望重現「2字頭」主因是美元利率已接近高檔,市場氣氛由關注通膨轉為觀察景氣,通膨若見高點往下、實質利率轉正,降息預期心理將伴隨而來,台幣即有機會勁升;另外,外資連三年賣超台股約2.3兆台幣,今年有望回頭買台股,預估匯入力道應相當強勁,激勵台幣走揚。他說,明年台灣和美國即進入選舉年,台、美都不希望受地緣政治等非經濟性因素干預,台幣和台股將回歸基本面及資金面。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表示,台美利差因素自去年10月起開始淡化,尤其是聯準會11、12月升息後,台灣各銀行美元存款利率未同幅度調高,目前美元一年期定存利率約在3.75%,與美國聯邦資金利率4.25%至4.50%有一段差距,顯示大部分銀行開始思考聯準會升息接近尾聲,利差也開始往下。

林啟超說,台幣與台股應是亦步亦趨,第1季台幣偏弱勢,受春節及大陸疫情等因素干擾,元月出口不會好,台幣也將偏弱,再加上企業下修獲利可能拖累全球股市回檔,股市本益比預料處在低檔,台股和台幣將跟隨國際股市拉回。但他說,第2季全球經濟有機會落底,估聯準會3月或5月應是最後一次升息,美元轉弱效應已發酵,聯準會若停止升息,台幣就會「稍微強一下」,接著若全球股市出現反彈行情,不排除激勵台股強彈,「台幣有機會升破30元整數大關」。

不過,一家大型公股商銀高層主管認為,由於台美利差仍大、台灣經濟成長表現可能不佳,即使有外資匯入且出口大於進口,但出口商和傳統產業還在消化庫存,台幣大幅升值機率較小,今年應是呈偏弱格局,比較難見到2字頭,「台幣雖然不是整個亞洲最弱的貨幣,但也不會太強」。

台幣 台股 外資

延伸閱讀

2023台股先蹲後跳!鎖定焦點產業 2原則選好股

台股開紅盤 湧搶短買盤

台股開戶人數 連三月上升

台股ETF除息列車 啟動

相關新聞

遭爆料「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合庫投信董座林柏裕 請辭獲准

台北市議員張斯綱今(16)日上午召開合庫投信董事長「公器私用 壓榨司機」記者會,合庫金控(5880)今天二度發布聲明指出...

保險業反對以批註條款通融 實支實付限住院…門診癌友理賠難解套

國內癌症病友爭取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能以「批註條款」方式放寬理賠,壽險公會周三邀集各大保險公司會商,最後通過決議,針對衛福...

整合電子支付 TW QR Code上路…方便民眾掃碼結帳

民眾目前消費購物時,因為各種支付QR Code規格不同無法互通,商店櫃台擺滿QR Code立牌,造成結帳不便。為方便民眾...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國泰世華調查:至少1431萬元

國泰世華銀行今天發布「2023台灣全民財務健康關鍵報告」,民眾在財務規劃面向最需要加強,調查發現,民眾認為至少要準備新台...

沒有所謂的「楊金龍防線」 央行總裁:新台幣若貶太厲害 會進場阻貶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施政報告備詢,他在備詢時指出,央行先前已透過賣匯進場阻貶,若新台幣太激烈變動...

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衝破10萬戶 創逾13年新高

金管會揭露,截至今年第2季底止,金融機構警示帳戶數已正式衝破10萬戶,季增8169戶或8.5%,反映詐騙集團猖獗,金融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