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壽關懷高齡 倡議友善環境

台灣目前正面臨雙老危機—人口高齡化、住宅老化,老屋困老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中信金控(2891)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昨(7)日攜手聯合報公布高齡友善調查,全台灣有超過43萬長者住在無電梯老屋,更有許多65歲以上長者不僅是獨居甚至是老老相顧,對行動不便或失能長者來說,二樓以上形同醫療偏鄉,有61%受訪民眾期望獲得補助並整合老舊公寓安裝電梯。
根據台灣人壽與聯合報共同發布的「高齡友善Plus 幸福台灣無限」調查結果,民眾對台灣整體高齡友善程度,不滿意比率達48%、覺得滿意低於三成(28%);其中高齡友善醫療(30.8%)和安全居住環境(24.7%)是民眾最重視的面向。
台灣人壽董事長鄭泰克表示,「老」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課題,因此關心高齡議題、打造高齡友善環境就是關心自己的未來,這也是台灣人壽倡議高齡友善的初衷。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致詞時也強調,老房子不一定不好,但對老人的確相當不方便,2026年是台灣因應高齡化危機第一道關卡, 政府希望讓長照2.0能夠遍地開花。
臺北市今年1月已率先進入超高齡都市,65歲以上長者自住戶占12.4%,每八戶即有一戶是老人宅;平均屋齡逾37年,且半數以上均為無電梯住宅,雙老危機讓行動不便、失能長者成為居住弱勢族群,二樓以上恐成醫療偏鄉。
調查發現,逾六成(61%)民眾期望透過補助並整合老舊公寓安裝電梯;有九成民眾因居住無電梯公寓須爬樓梯,因膝蓋關節不舒服,降低出門頻率與意願。
臺北市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強調,一個進步的社會要不著痕跡的讓全民都獲得該有的服務,創造適合全齡民眾居住的宜居環境更重要。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長輩分為初老、中老及老老,每個階段的健康狀況及需求都不同,政府應提供多元的居住方式,讓長者在原來的生活圈安老。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校長施光訓則建議,獨居浪潮來襲,愈早啟動退休金規劃與長照醫療癌症險安排,補足退休缺口,減少高齡不友善的困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