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狒狒之死成疑雲?獵人指「六福村授權開槍」 園方回應了

這是哪位?掛立法院停車證 BMW違停新北人行道被舉發

蘋果iPhone相簿隱藏功能再被扒!果粉想「偷吃」必學1招對付正宮

衰退擴大!金融業前10月獲利5585億元 重摔逾3成

受美元雙率雙升、股債崩跌、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金融業獲利衰退幅度擴大。 圖/路透社
受美元雙率雙升、股債崩跌、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金融業獲利衰退幅度擴大。 圖/路透社

受美元雙率雙升、股債崩跌、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金融業獲利衰退幅度擴大。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前10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5585.2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32.6%,以受股債投資損失、防疫險的保險業獲利重摔六成最慘,虧損加大。

即便11月股債市回穩、台幣單月又暴升4%,但各銀行一般慣例會在年底增提呆帳準備金,全年獲利是否衝破6,500億元大關,備受市場矚目。

金融三業從2019年開始,獲利就衝破6,000億元,直到2021年攀升到9,366億元的史上顛峰,但今年則逆風大降,一旦失守6,300億元恐下探四年來低點。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2年前10月獲利,三大金融業中,銀行業獲利3,479.1億元、年增11%,證券期貨投信業賺530.1億元、年減55%,保險業賺1,576億元、年減60.3%,證券與保險業衰退幅度擴大,僅剩銀行業「一枝獨秀」。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銀行業今年前十月獲利持穩,主因是受惠升息及放款成長,推升銀行淨利息收益所致。

據統計,本國銀行、外銀、在台陸銀、信合社等四大銀行業別中,以本國銀行和信合社前十月獲利年增各11.4%及15.1%年增最大,主因是銀行淨利息收益增加。

童政彰說,國銀獲利三支柱中,前十月利息淨收益達5001.9億元、年增16.8%或近720億元,增幅最大,手續費收益和投資收益各降到1575.8億元及933.7億元,各年減5.4%及6.5%,顯示國銀今年獲利全受升息潮所貢獻。

券商受台股量縮價跌,經紀收入大減、自營也出現虧損,投信業也因管理規模大降使基金管理費收入減少,導致今年前十月獲利全陷入衰退,僅期貨業受惠銀行調升存款利率、增加保證金利息收入而轉虧為盈。

據統計,今年前10月券商賺367.74億元,投信業賺115.5億元,年減各為63.4%、11.8%,期貨業賺46.85億元,年增15.4%,其中以券商衰退逾6成最大,合計3大業稅前盈餘530.1億元、年減55%。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說,券商前10月獲利衰退,是因台股量縮價跌,導致券商自營虧損、經紀收入也大減;期貨商轉虧為盈則因銀行存款利率調升,自有資金和保證金收入增加,投信業則是因資產管理規模今年大降3,200億元到4.55兆元,導致基金管理費收入減少。

保險業今年前十月獲利1,576億元、年減60.3%,衰退幅度持續擴大,其中壽險業因淨投資損益年減5.5%(或605億元)到1兆413億元,導致壽險業稅前盈餘年衰22%到2,914億元,產險業則因防疫保單承保損失,虧損擴大到1338億元、年減7.25倍最慘。

保險 防疫險 銀行業 壽險業 金融業 金管會

延伸閱讀

金管會抓炒房團 公布炒房人ATM代繳款監控照片

中國平安旗下網路融資平台 陸金所終止香港零售業務

ESG股債 買點浮現

國泰世華2個月內系統當機兩次 激增逾5千筆聲量!金管會邀董總「喝咖啡」

相關新聞

央行升息台銀開第一槍!調升存款利率 1年定存利率逾14年新高

央行23日決議升息半碼、利率連5升,國銀龍頭台灣銀行今天宣布,自27日起調升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機動利率調高0....

連侯友宜都被盜圖 唐鳳:協助解決臉書詐騙問題

Google、Meta(facebook)假帳號及詐騙事件頻傳,詐騙集團甚至盜用了新北市長侯友宜的照片並合成賣藥,讓侯友...

信用卡繳學費家長不愛0息分期 他豪刷百萬學費一次付清

農曆年剛結束,學費季緊接著而來,雖然近年很多家長已經改用信用卡繳學費,但根據發卡行統計家長們最喜歡的方案,結果卻讓不少人...

獨/公股金融高層人事異動 沈榮津掌台灣金控董事長

內閣改組後首件公股金融機構高層人事異動案敲定,行政院今(2)日核定台灣金控董事長異動人事案,行政院前副院長沈榮津接任台灣...

熱錢瘋狗浪 台幣閃見29字頭

台股指數昨(31)日大跌228點,新台幣匯率持續激情演出。熱錢昨天瘋狂匯入15億美元,新台幣匯率盤中一度闖破30元大關、...

彭博訪調:台灣今年不會升息 台美利差可能擴大

彭博資訊訪調的經濟學家大多預測,為支持成長,台灣央行今年都不會升息,維持利率在1.75%。但美國聯準會(Fed)官員已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