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再升息是笨方法?中信金首席經濟學家:應考慮多縮表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為抑制高通膨,至今已升息15碼,但在大幅緊縮貨幣政策下,各國經濟情勢自今年第3季開始往下走,第4季到明年第1季有可能很多國家還會出現負成長,今(29)日引發多位經濟學家、財經學者拋出「以升息抑制通膨是否是好的方式」的質疑聲浪。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60周年所慶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今(29)日進入第二天議程,面對這一波全球各國都難解的高通膨問題,特舉辦「當前通膨的因果與對策」論壇,邀請東吳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淑珺、行政院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以及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劉憶如與談。
東吳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首先拋出CPI通膨容忍值是否可由2%提高至2.5%的議題,他也提醒,各國要特別注意是通膨的長期因素難解,更大的隱憂即是「政治凌駕經濟」,因為美中爭霸、國家安全、經濟自主性的影響日增,政治與市場經濟力量的角力,發展有待觀察,且經濟效率與成本考量成為犧牲品,亦不利物價。而「非經濟因素,將使央行更難預測」。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表示,美國聯準會(Fed)利率實在升得太快,須留意全球金融的大風暴,他認為「再升息是笨方法,應考慮多縮表」,加息意味提升美元的使用成本,對比,縮表意味著收緊美元的流動性。林建甫強調,「縮表是另一個很重要的動作」。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淑珺指出,升息的嚴重後果就是經濟衰退,這恐怕是很難避免的,就像「開完一場Party後要負擔的苦果」。她認為,在後疫情時代,緊縮貨幣政策必須伴隨財政調整才能有效抑制通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