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首次數位轉型調查出爐 7大銀行獲領先者等級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快速與數位轉型蔚為趨勢,但國內缺乏全面性整體調查,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首度針對國內30家銀行,進行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調查,在數位轉型領先者的七家銀行為玉山銀、第一銀、富邦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與永豐銀,而積極者有9家、潛力者5家,保守者9家。
金研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凱君表示,調查方法主要用銀行自評、金融從業人員與消費者的問卷調查,以及結合業界與金融科技等專家學者的訪談,依金融科技的投入資源與數位轉型的成效分成領先者、積極者、潛力者與保守者。
簡單來說,投入資源多、轉型成效也佳的稱為領先者,投入金額跟領先者一樣多,但成效略差於領先者被歸為積極者;投入資源有限但轉型成效不差的定義為潛力者,至於投入少轉型成效也不佳的則是保守者。
在數位轉型領先者的7家銀行為玉山銀、第一銀、富邦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與永豐銀(沒有分數高低排序)。積極者有九家、潛力者五家,保守者九家,但並未公布名單。
在現狀方面,目前已有9成銀行啟動數位轉型,在應用上近9成銀行導入AI、大數據以及RPA(機器人流程)應用。此外,銀行與科技業者合作日趨密切,合作項目首推支付業務、資訊安全及AI大數據。
另,人工智慧及大數據仍是未來3年在數位轉型上的重點技術。且因應轉型需求,未來傾向高階策略性人才及跨領域金融科技人才。其中,87%對數位轉型策略規劃人才最求才若渴,其次為跨領域金融科技人才為的77%,接著才是大數據分析人才、行動服務UI/UX人才等。
從轉型成效進一步分析,領先者在金融科技的投資金額為保守者的12倍,不僅如此,領先者投入員工在金融科技的相關培訓金額約為保守者的28倍。但張凱君解釋,「投入金額多跟轉型成效不一定就會好」,積極者銀行投入相當多的資源,但轉型成效卻比不上領先者的原因可能是組織文化、跨部門敏捷不夠以及尚未培養數位人才所造成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近9成銀行已成立數位金融專責部門,但是有近5成積極者銀行的從業人員竟然不清楚自家已有專責部門。
另根據領先者銀行的自評以及專家學者的分析,金研院歸納出領先者銀行數位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有4項,分別第一,管理層的願景與承諾、第二清楚明確的數位轉型策略、第三充足的資源投入,以及第四培養數位化人才,4項因素值得業者學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