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災風險資本計提延期上路 產險增資壓力減緩
防疫險理賠海嘯未歇,金管會再出手拯救產險業。金管會昨(18)日宣布,將原定產險業得在今(2022)年底前,新增計提恐怖攻擊、傳染病、信用保證等三大巨災風險資本,將延後兩年到2024年底上路,此舉可降低對業者資本適足率(RBC)衝擊、減緩增資壓力,讓業者「喘一口氣」。
這也是繼金管會日前對產險業釋出,可一次全額認列遞延所得稅資產,及居家照護融通額可減計提安定基金的兩大協助措施後,二度出手拯救產險業。
據金管會到17日止統計,今年至今防疫雙險已理賠1,288億元,各大產險業已採增資、借款、出售不動產等方式籌資來強化資本適足率和現金流動性。
產險業者擔心,一旦依原定計畫在今年底逐步導入ICS制度(RBC第三階段),增列巨災風險資本計提,恐讓低迷的RBC再承壓,業者增資潮又將再度席捲而來。
據產險公會試算,部分公司若在今年第4季如期實施、增加三大巨災風險資本計提,多數業者RBC將減少14個至25個百分點之間,最高恐驟降57個百分點。
為減緩RBC衝擊,公會在上周發函建議金管會可將3大巨災風險資本計提延後兩年到2024年底上路,金管會也在昨日首肯。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說,延後實施有三大考量,一、防疫險理賠增加,保險業已全力投入相關資源,若如期實施將對資本適足率有些影響,二、距離2026年接軌日仍有三年緩衝期,三、為讓業者優先處理防疫險並穩步接軌ICS,因此延後兩年上路。
一家產險業者也說,以產險業有效保單的保障期間來估算,預計到明(2023)年下半年才能讓整個防疫保單到期落幕,若可讓業者在2024年有一個完整年度投注在接軌ICS的準備,可讓RBC到ICS可順利平穩過渡,且不影響原訂2026年的接軌目標。
金管會是在2020年7月宣布,將以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為架構,研訂我國保險業新一代清能能力制度,並預計2026年實施。該制度與目前風險資本額(RBC)制度有三大差異,一、資產負債評價方式,將全面改採公允價值評價以反映市價波動。
二、自有資本計算方法改採「分層法」,依資本品質及損失吸收能力等條件,區分為第一類資本及第二類資本,並訂定各類資本限額比率,促使業者朝強化普通股、保留盈餘等第一類資本發展。
三、風險資本計提方式不同且衡量範圍更廣;因業者財業務都須調整,因此金管會規畫採分階段導入。
▪ 基泰昨才漲停…今「基泰忠孝」大樓百億元成交 買家是這號人物
▪ 「基泰忠孝」125億元火速成交 專家點3大條件:絕佳進場時機
▪ 為大直事件籌錢?10天就125億元賣「基泰忠孝」大樓 基泰回應了
▪ 每戶總價1.4億元!土地銀行第二次標售大安區豪宅 預定11月3日開標
▪ 這豪宅好威!舊制壓哨前搶上車 四天就賣了21億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