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政策紅利沒銀行業!金融資產重分類 僅限壽險業

金融業想以「金融資產重分類」拯救淨值的政策紅利,將僅限壽險業,銀行業、證券業,連產險業恐都不適用。據透露,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在周三(5日)會議中初步拍定,僅限受升息導致資產負債不匹配而「影響重大」的壽險業適用,其餘產業不適用。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今天說,這次是保險局函詢會研基金會釋疑,僅就壽險業狀況去洽詢,因此僅會回覆給保險局,不會做通案函釋。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證實,的確是就壽險業狀況去函詢,但至今尚未收到會研基金會的回覆,還不知道解釋的內容;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並未有銀行業反映有「資產重分類」需求,會研基金會仍在解釋過程中,銀行局不表意見。
據透露,5日當天會議上,證期局就表態IFRS 9公報的函釋僅針對「壽險業」,不適用其他產業。
知情人士說,壽險業因升息、負債資產不匹配、影響重大這三大因素相互影響下,導致經營模式改變,而產險業雖有前兩項因素,但因產險業保單都是一年期保單,影響不足以改變經營模式,至於銀行業就更沒到足以改變經營模式的衝擊,也就是說,就算函釋了,產險跟銀行業恐也不適用。
但就會計公報應一體適用的精神,此舉將銀行業排外,也引發銀行業不滿。有銀行業者私下抱怨,整體銀行業有1成金融資產帳列綜合損益(OCI),過去半年銀行也受債損吃掉淨值、及資本適足率而嚴控放款,若銀行淨值一路下滑也影響放款與投資動能。
據金管會統計,扣除三家純網銀後,8月底國銀淨值4兆1513億元,較去年底大減924.7億元,顯示今年這波美元雙率雙升也讓銀行淨值大吃鱉。
換言之,原先外界預期各大產業,尤其是金融業可吃下「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政策大紅包,讓存股族樂透的紅利,恐僅剩下國泰金(2882)、開發金(2883)等壽險型金控受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