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銀行互別苗頭!老人安養、子女教育信託 券商搶攻了
證券商擴大財富管理市場版圖,再下一城。金管會今天預告修改「券商辦理財管應注意事項」,准許券商開辦安養信託、子女教育信託等整合性信託商品,有助券商擴大業務、客戶選擇信託商品管道也增加,券商和客戶同享利多。
券商認為,此舉等同放行券商開辦的金錢信託業務,將准許辦理「他益信託」(指信託受益人是他人)。換言之,未來投資人拿錢給券商買股票,配息後可轉入子女帳戶當教育基金、或是給父母當養老金。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說,目前券商只能賣基金、保管有價證券等「理財型信託」,只能用信託方式替客戶做資產配置,讓券商信託業務發展空間受限,商品設計無彈性和創意,也無法替客戶規劃整合性信託商品,業務發展出現瓶頸。
他說,隨高齡化和少子化,放寬券商承作更多元信託商品,有三大效益,一、券商可突破偏重投資理財商品現況,擴大財管業務,二、結合安養、子女教育、醫療服務,滿足客戶財務規劃需求,三、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目前已有11家券商開辦信託業務(金錢信託與有價證券信託),6月底合計規模1957億元,前三大是元大證、凱基證和永豐金證,又以特定單獨管理運用金錢信託(委託人指定單獨投資標的)達1700億元最多。
目前券商兼營信託,「獨缺了金錢信託『他益』信託」,例如客戶要先自己下單買了股票(指金錢信託)、之後才能再委託給券商(指有價證券信託),等於投資人得簽兩個契約,券商服務中斷,無法一次到位。
券商說,主因是目前券商只能替投資人做財產配置,等於投資人自己買股只能自益,不能給別人,因此券商公會在白皮書提案,希望可以開放:金錢信託可辦理他益信託。
金管會昨宣布放行券商可做老人安養和子女教育信託,猶如放行了「金錢信託准他益信託」,未來投資人拿錢給券商買股後,券商可以將股息配到信託專戶,股息可以當自己養老金,或是子女教育基金,做大信託財管大餅。
券商說,信託專戶規模愈大,對券商而言可增加信託管理費收入,對投資人來說,信託服務擴大、一站到位,而也因銀行信託客群都是存戶、與券商以投資人為主,互別苗頭的同時,也可共同把信託市場的餅做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