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開臨時理監事會? 學者坦言「暫無必要」 9月升息看兩關鍵

台灣央行上周公布第二季理監事聯席會議紀錄,會中有理事認為,央行升息幅度太小,恐使新台幣貶壓擴大;也有理事建議,必要時可召開臨時理監事會。身兼央行理事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分析,美國聯準會(Fed)7月若升息4碼,就有機會召開臨時會議,但後來僅升3碼,目前看來還沒有臨時開會的必要,國內升息還是關注通膨走勢。
張建一表示,很多人說央行若9月才要升息恐太晚,恐讓台美利差繼續擴大,新台幣進一步貶值,會使輸入型通膨更加嚴重;但若從歷史資料來看,美元升值2%、新台幣也不一定會貶到2%,且美國今年已升息9碼,台灣才1碼半,顯示利差雖是影響貶值升值的因素,重點仍是國內物價和經濟成長。
張建一也說,九月升息關鍵還是看油價、大宗商品價格,預計第四季物價才會下來,因此央行第三季應該還是會升息,但要升幾碼就要多方討論。他也提到,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9.1%應已到頂,7月可能降至9%以下,後續美國升息可望逐漸趨緩,美元就有機會轉弱。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說,「升不升息都有成本」,Fed升息主要影響的不見得是利差,而是台灣出口表現,且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已在6月起慢慢下修,通膨6、7應是高峰,8月將慢慢緩和,「央行應沒有急著升息的必要」。
他示警,下半年受美國升息影響,加上股市大幅回檔,排擠美國家庭非必要消費,很多半導體大廠都提到需求下降、庫存上升,「這個是警訊」,且美國升息影響會遞延浮現,第四季影響會更嚴重,若美國及全球需求下降,台灣最該擔心的,還是我國下半年出口問題,假設消費排擠的問題真的很嚴重,最快國內製造業8、9月就會出現無薪假情況,這部分恐難解決。
吳大任也舉例,南韓不斷升息,也沒擋住韓元下跌,且變成是貿易逆差,台灣下半年出口有較大幅衰退可能,轉為貿易逆差的可能性不見得不存在,未來政府恐要密切關注,7月數據將很關鍵,包括7月進出口情況、採購經理指數(PMI)等,屆時將可更精準判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