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險理賠條件標準 金管會:不再擴大解釋

本土確診病例激增,防疫保單理賠壓力加劇,朝野立委憂心,產險業資本適足率(RBC)恐因此大幅下滑。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表示,確實有此顧慮,後續要密切注意,但目前還不會說是岌岌可危。
黃天牧今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針對「如何加強防疫保單監理,落實消費者和股東權益」提出專案報告並備詢。黃天牧會前受訪表示,從前年初疫情爆發開始,針對防疫政策調整,主要是從保戶立場去解釋;但因疫情變化太快,須有底線和原則,對於防疫險相關理賠條件標準,將不再擴大解釋。
黃天牧在備詢時也強調,以往保單理賠都是照契約履行,但未來防疫政策調整,就不會再有過寬的解釋,就按照契約條款去做。
對於產險公司RBC恐下滑,他則說,產險業清償能力一向較好,RBC都在數百以上,目前還不會用「危機」形容產險公司面臨的情況。但產險業在財務上的確會有影響、壓力,現在除已經承保的600多萬張,還有「現在在途」、核保中的保單,整體影響程度還需密切觀察。
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時則說,防疫險理賠可能讓產險公司RBC下滑,後續產險業可能進行現金增資,但股東對於現增買單意願高嗎?並說不應拿金控「富爸爸」的錢,拿來彌補產險「敗家子」的虧損。
黃天牧說,產險公司也是忠實履行對保戶的承諾,不能說是「敗家子」,但若確實產生虧損,股東要考慮現金增資,就永續經營角度來講,股東要承擔一些財務責任,雖然目前是有此顧慮,但是否沒可能走到此地步,還要繼續觀察。
黃天牧進一步說,產險業過去幾年保費成長都蠻高的、獲利也不錯,假如真的有需要增資的情況,股東應考量到過去獲利並考量永續經營,畢竟產險業不是一直在虧錢,股東也應把過去發展考慮進去。
朝野立委都關注,假如依目前防疫政策,若未來確診人數爆量,將有哪幾家產險公司RBC受影響。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指出,假如全台300萬人卻診,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尚可承受,但若提高倒700萬人,對於保險公司財務壓力就升高;黃天牧則說,目前來看保險公司應會有損失,但會不會出現重大損失,就要看確診率,確診、隔人數越多、損失就越大,但還不能說有破產可能,後續要密切觀察。
對於財務壓力,施瓊華也說,保險公司先前有提存一定準備金,在符合一定條件下,保險公司可向金管會保險局申請沖抵,目前產險業提存重大事故準備金水位為161億元、危險變動準備金為320億元,若要申請沖抵,是依各家公司各自提存的金額,即各公司先前提存多少部位,最高就沖抵多少部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