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地震無感保險/弱勢族群 應獲保費補助
如何讓老舊房屋納入住宅地震基本保險,提高更多住戶防禦地震風險的能力?地震基本險開辦20年,這個問題讓上任不到兩年的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總經理何以費盡心思,他構思從同時符合弱勢族群與老舊房屋所有權人兩項條件的人群中,找出應該幫助的對象,進一步轉化為擴大保戶規模的助力。
何以說,地震基金每兩年重新跑模型,今年正值全面盤點的時間,可以思考過去保費的計算公式是否還有調整空間?採用的風險係數是否太過保守?他認為,一旦發生地震,會引發連鎖反應,損失巨大,公務單位一定要有萬全的準備。
將現有未納保的房屋、特別是老舊房屋,納入地震基本險,是突破低投保現狀的可能解方之一。
何以指出,這類房屋其中有一塊,屬於弱勢族群在居住,若能分離出低收入戶,把屋齡舊、無房貸又收入不穩定的一群人找出來,由政府提供保險補助,不失為既保障到弱勢族群,又可擴大地震險投保族的好辦法。
做法上,可向老舊房屋的屋主加強宣導投保意識,如屬無固定收入、生活困難的人,才由政府協助投保。
何以認為,應提供保費補助的是弱勢被保險人,而非老舊房屋,因有一部分繼承祖產老宅的人很可能是田喬仔,不缺錢。但要找到住在老舊房屋的弱勢住戶,就要透過跨部會協助,交叉比對內政部以及各縣市的資料,再由地方政府具體執行。
知名地質學家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馬國鳳,非常贊同何以的構想,「這不失為可行的方法!」她認為,這套措施還可加上「地震危害潛勢」指標,把住在地震危害度最高地區老屋裡的弱勢民眾,列為優先補助對象。
台北科大特聘教授宋裕祺研發、現由內政部營建署運作的建築物「耐震評估系統」,是唯一官方認可的系統,有土木技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士參與評估,提供建物客觀的數據報告。
宋裕祺說,在全台800餘萬住戶中,目前系統已有1萬多筆耐震評估,其中一半集中在雙北市,透過大數據,對推估某個街道、不同屋齡住宅耐震情況,極具參考價值。這套系統也可提供老屋更具體的數據資料,幫忙找到最值得補助地震保費的對象。
在防範地震風險方面,馬國鳳日前與日本、紐西蘭等國學者開會討論,建築物內加裝地震監測儀的可行性,以便地震發生後,快速檢測房屋是否受損。
日本代表說,他們已有法規明定可在公有建築中擺放監測儀,但是私人建築怎麼辦?馬國鳳建議,為擺設儀器的住宅降低地震基本險保費,作為誘因;在台灣,也可藉此協助房產抵抗地震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