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全委保單 金管會將管控
熱錢簇擁下,去年投資型保單在全台大熱賣,全年可望賣破五七七四億元、創新高,大增七成;其中以占八成的類全委保單最夯。類全委保單熱賣衍生三大亂象,金管會將出手控管,擬在今年第二季設三大禁令,包括禁止全委帳戶有「目標贖回」設計,二是禁止連結國內槓桿、或反向ETF,三是禁止連結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一律得BBB+以上的投資等級債券,扭正「重報酬、輕風險」的現象。
壽險業者認為,此舉恐讓類全委保單投報率大降,年化收益率恐大跌,將重創投資型保單市場。
投資型保單就是投資加保險,保戶交保費給保險公司後,扣除前置費用、管理費等成本,剩下的錢會進入分離帳戶中進行投資。目前市場熱賣的投資型保單有兩大類,一是號稱用小錢就可找投信專家操盤的類全委保單;另一種是傳統投資型保單,保戶自己自選投資標的。
投資型保單熱銷,爭議也層出不窮。金融評議中心統計,投資型保單爭議最多,常見業務員不當招攬業務三大話術包含高報酬、保證配息、優於定存等,當保戶後來發現前置費用等成本過高,或是之後沒繼續配息,甚至投資虧損時,才驚覺跟業務員的說的不一樣。壽險主管表示,投資型保單的投資風險由保戶承擔,類全委保單也有風險,不是專家代操就能「保證獲利」。
金管會發現,近年類全委保單有許多亂象,「全委關係應是保險公司擬定好投資策略、方針,再交給投信執行,但現在似乎倒過來了」,官員發現,都是投信業者主導,連避險策略都是投信業者做,壽險業和投信的全委關係錯置,「壽險簡直被投信牽著鼻子走」,變成好像壽險在幫投信賣商品,恐會「重報酬、輕風險」,讓金管會倍感不妥。
其次,金管會發現有業者的類全委帳戶中有「目標贖回設計」,只要到了約定目標報酬就不再投資,全部轉換成現金,等於鼓勵保戶贖回、結束保單。「保戶買投資型保單應該是為了保險而非投資,這種到了『目標』就提前結束出場,與保單商品特性不符,」官員說,未來金管會將禁止全委帳戶有目標贖回設計。
第三,類全委的配息機制常衍生爭議。台灣人愛領息讓「月月配息」的類全委保單大熱賣,但是每月配息可能來自本金,本金減少會讓保戶資產累積打折,投資的複利效果減低,最後更難賺到錢。官員懷疑,保戶恐非真的了解此種配息商品設計的風險及影響,金管會將研擬如何加強風險資訊揭露和說明義務。
金管會表示,新規定上路後,新的保單將立即生效,不得再投資不符合信評規定的債券或基金,舊保單則可繼續投資,直到保戶都到期或解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