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香港獲利 大幅衰退

香港過去是國銀海外獲利「金雞母」,年年位居國銀海外貢獻冠軍,但在2019年反送中事件爆發後,資金明顯外移,國銀在香港的獲利受到嚴重衝擊。
金管會昨(16)日公布今(2021)年前三季國銀海外獲利統計,香港稅前盈餘僅剩178.2億元,雖然仍排名第一,但與2019年與2020年同期相比,分別衰退42.2%與12.2%。至於國銀整體海外獲利,今年前三季與2019年相較衰退26.6%,與2020年比已成長了20.6%。
據銀行局統計,整體國銀在海外前三季獲利合計為427.9億元,跟去年同期相較,成長了20.6%,不過這個數字還沒有回到2018與2019年的水準。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分析,國銀在香港獲利衰退主要有二大原因。一是香港授信資產減少,銀行趨向審慎會提列更多備抵準備,此外,資產減少也會影響利息淨收益下滑。其中授信資產跟去年同期相較,就大減1,070億元。
香港是國銀在海外所有區域中獲利衰退最多的地區,跟去年同期相比衰退24.7億元。衰退第二大則是中國大陸的18.6億元,前三季僅剩49億元,銀行局分析,主要是有銀行增提備抵呆帳,以及整體利息淨收益減少。
因此,美國取代中國大陸成為國銀海外獲利第二高地區,過去國銀在美國、中國大陸獲利互有消長,但今年前三季美國獲利大增2.77倍,達52.5億元,相較同期國銀在中國大陸獲利卻衰退,一漲一消間,美國勝出。
童政彰分析,國銀在美國獲利成長率居所有區域之冠,主因整個總體經濟環境展望變好,備抵呆帳沖回,加上利息與手續費收入增加。
至於前三季獲利增加第二高的是新加坡,較去年同期增加30億元,由虧轉盈,賺了23.2億元,主要是因為新加坡去年新冠肺炎衝擊,國銀在當地據點提列較多的呆帳,使得基期較低所致。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