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 前三季大賺8,000億

金管會昨(2)日公布整體金融產業今年前三季獲利,包含銀行、票券、證券、期貨、投信、保險等全部金融產業,前三季稅前盈餘來到8,021.4億元的新高水準,比去年同期獲利大增2,430億元,年增率達43.4%。
整體金融產業獲利高成長的關鍵,仍在壽險與證券受惠資本市場量價俱揚的效應,驅動整體金融產業獲利衝高。
另外,銀行業的部分,本國銀行表現也優於外銀與陸銀,銀行局針對本國銀行的統計顯示,前三季盈餘的年增率為8.5%,比去年同期盈餘增加了210.4億元,增長金額與成長幅度,均大於所有土洋銀行相關產業的合計數。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分析,銀行相關產業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淨利息收益的增長,這部分就有約290億元,包括放款業務成長挹注利息收益,以及海外分行提存呆帳負擔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等,都是原因。
相較之下,保險與證券相關產業,獲利成長動能就與資本市場高度相關。
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表示,證券三業中,證券商今年前三季賺了快千億元,為936.63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515億元,成長1.22倍,與今年台股交易量大增,以及去年有一家券商衍生性商品部門大虧降低基期有關。投信業前三季盈餘116.84億元,年增近四成,與其管理資產規模增加有關,其中公募基金統計至9月底為4.76兆,比去年同期多3,800億元。
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指出,保險業以壽險業前三季賺3,597億元,比去年增加1,630億元、年增82.9%,是獲利大增主力,產險業前三季盈餘190億元,年增率42.9%,壽產險獲利大增均源於淨投資損益的成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