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幣3天暴漲700倍 楊金龍:波動非常大的炒作商品

韓國影集「魷魚遊戲」全球爆紅,立委賴士葆指出,在魷魚遊戲的熱潮下,和它同名的加密貨幣魷魚幣(SQUID)也跟著水漲船高,3天暴漲700倍,問央行總裁楊金龍有沒有看過魷魚遊戲,知不知道魷魚幣,及對魷魚幣的看法。楊金龍表示有聽過魷魚遊戲影集,但沒看過,也不知道有魷魚幣,但他提醒,各種加密通貨很多,是波動非常大的炒作商品,投資人要注意風險。
立法院財委會今天邀請央行總裁楊金龍等相關單位,針對「中央銀行數位貨幣整備狀況、以及如何因應加密貨幣跨入金融市場」進行專題報告。
媒體報導,「魷魚遊戲」今年9月在Netflix上映,開播不久便橫掃全球爆紅,半個多月就突破上億人次觀看,而在此波熱潮下,和它同名的加密貨幣魷魚幣(SQUID)也跟著水漲船高。魷魚幣在10月20日開始預售就被秒殺,相當搶手,且一推出價格就狂飆,而它在28日短短24小時內,便一口氣大漲將近2400%,交易價格達2.22美元,如今市值規模已超過1.74億美元。
賴士葆指出,央行數位貨幣(CBDC)跟加密貨幣完全不一樣,加密貨幣不是貨幣,是透過演算法生出的點數,但可拿來支付,最近美國的華頓商學院已經可以用比特幣來繳學費。因魷魚遊戲爆紅,甚至誕生出魷魚幣,3天暴漲了700倍。
對於比特幣等虛擬通貨發展,楊金龍表示,比特幣等虛擬通貨曾試圖挑戰並改變貨幣型態,但發展未如預期,迄今仍非支付工具,因此,虛擬通貨已轉往類金融商品發展。台灣為避免相關風險,已將虛擬通貨交易平台納入洗錢防制規範對象。
楊金龍說,目前台灣的虛擬通貨交易量占全球比重甚小,與實體經濟的連結度低,對支付系統、金融穩定及央行貨幣政策無顯著影響,但虛擬貨幣在反洗錢及投資者保護等方面可能衍生風險,監理機關金管會研擬將虛擬通貨交易平台業者納管,要求交易採實名制及施行國際一致的反洗錢監管標準,以防止虛擬通貨形成傳統監管體制的漏洞。
楊金龍表示,比特幣等虛擬通貨試圖挑戰並改變貨幣型態,但發展未如預期,主要是因價格波動劇烈、投機、炒作等問題,已被界定為風險性的虛擬資產或商品而非貨幣。或許有人會說,比特幣也有用於支付,但就比特幣應用場景統計,全球近90%交易量是作為投機或投資工具,支付商家僅約1%,規模相對小很多且不成比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