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低利率衝擊 國銀獲利有壓
2020年以來,放款大增,讓銀行要提列更多的備抵呆帳,加上低利率,銀行獲利表現也受到影響。
受到疫情影響,各國紛紛降息,低利率讓利差收入高達六成的本國銀行,備感壓力,金管會也關注低利率環境對金融業的衝擊,決定啟動全面性的壓力測試。
銀行業者表示,除了低利率外,因疫情導致放款品質變差,加上放款增加、呆帳準備提列變多,成本拉高,銀行能賺的更有限。
根據金管會資料,本國銀行放款金額2019年一年增加1.14兆元,2020年前十月就已增加1.55兆元,超越去年一年增加的金額。
依規定,正常放款要提列1%的備抵呆帳,也就是,銀行每放款100元出去,就必須提列1元的備呆;如果是不動產放款跟大陸地區放款則要提1.5%。對銀行來說,放款量增加了,要提的準備就更多。
銀行業者表示,因疫情關係,新跑出來的逾放有增加,但逾放比率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銀行用備抵呆帳打掉了,以免逾放比率明顯上升。
銀行拿備抵呆帳來打銷逾放,但備抵呆帳並未減少,且2020年以來,有逐步上升現象。
銀行主管表示,備呆多提了,風險承擔能力更強,但也吃掉獲利,以他們家銀行為例,年營收減少不到8%,但獲利已衰退18%,就可明顯看出。
金管會資料顯示,2020年前十月國銀稅前盈餘2,725億元,比上年同期衰退13.5%。
除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及大陸地區分行獲利有成長外,其餘包括國內總分行、海外分行,獲利都衰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