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訓院調查:近兩成國人一周內籌不到10萬元

金管會推動普惠金融政策,台灣金融研訓院奉政策指示,進行國內22縣市,共2萬2,061成功受訪者的國人金融生活調查,結果顯示,國人財務能力呈現兩極化,高達19.5%民眾無法在一周內籌到新台幣10萬元。
此外,15.5%的民眾,連支應生活都有困難。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這群民眾如果面臨突發性失業、急病或意外等衝擊,將缺乏足夠的緩衝對應與恢復能力。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30)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國人金融生活調查,為國內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且最為全面之國人金融生活樣貌探索。
此調查方法參考澳洲金融風險抵抗力研究及G20成人金融素養報告等,利用電話訪查蒐集全民在金融風險抵抗力、金融行為、經濟脆弱性等各面向的表現。
黃崇哲表示,調查發現國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2.77分,略低於澳洲的3.06分,屬於中等。細究:自身財力、金融素養、金融服務取得、他人支援等四大面向,尤以金融素養差距最大,低於澳洲的0.64分,其次為金融服務取得,低於澳洲的0.51分,自身財力與他人支援的分數可謂相當。
黃崇哲說,由儲蓄與借貸可發現,國人確實存在兩極化的雙峰現象。一方面,有三成的民眾幾乎沒有儲蓄,但也有另外三成,儲蓄非常豐厚充足,而原先預期應該是大數的「適當儲蓄」者,反而較預期為少。
另方面,有近四成的民眾有餘裕透過金融機構借款用來購屋、投資,然而也有逾一成民眾,即使有緊急需求,也無法獲得任何形式借貸。
對照澳洲金融風險抵抗力調查結果可發現,台灣人的生活支出支應能力與澳洲相去不遠,生活非常寬裕比重低於澳洲;緊急籌款能力稍遜澳洲,近兩成民眾財務潛在脆弱。
儲蓄也呈現兩極化,中間族群儲蓄占比弱化程度高於澳洲。而台灣借貸管道與行為相對多元,民眾傾向購屋擔保貸款。但商業保險缺乏民眾高達四分之一,正確保險觀念建立與行為培養有待加強。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