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金融生態圈來了!消費者把關 防個資外洩
金融生態圈能形成,關鍵的一環是透過金融科技很重要的Open Banking (開放銀行)服務,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消費者要享優惠,就等於同意透過銀行讓個資被公開,讓參與的第三方業者,也可以共享個人資料,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副教授林盟翔提醒,消費者需清楚知道資料被開放或使用的程度,再決定要不要按下同意鍵。
林盟翔表示,金融生態圈裡銀行提供更多樣橫向商品,透過點數、優惠提供誘因,這些都必須使用到Open Banking裡的資料,消費者需意識到,便利的生活本來就源自於個人在其他方面可能失去的更多;就像手機的操作 ,已經進步到指紋、臉型辨識,資料雖然存在手機裡,但難保軟體平台沒有將指紋、臉型回傳到基地台,又或者臉書、網路等關鍵字的回傳,這些都是個資,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享用方便同時,個資已經悄悄洩漏出去了。這不是銀行或是第三方業者違法,而是他們透過行銷方式讓消費者同意授權個資;「資料出去了,就回不來了」,即使你取消授權,也難以確保資料不會被留存下來。
林盟翔提醒,不要因為太過重視便利性,而忽略了自己的授權範圍,包括個資被使用的程度以及時間,都是消費者自己要把關的。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