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訓院辦綠色金融新時代論壇 反應熱烈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21)日主辦的「2020綠色金融新時代高峰論壇」,邀請金融、再生能源、綠色循環、氣候環境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分享永續金融國際趨勢、綠色金融推動再生能源,以及氣候變遷風險因應等議題,吸引超過200位嘉賓與會,聽眾反應熱烈,顯示國內金融業者對於綠色金融議題的關注。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開幕致詞時指出,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就是期望讓國內金融同業更能夠瞭解整個綠色永續金融未來的趨勢方向。之後不只是侷限在綠色金融業務的拓展,更得隨時留意國際間綠色金融發展的最新動態,並且在審查標準、風險管理、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等經營實務面向,都能與國際制度相互契合。
這對台灣金融業當然是新的挑戰,不過研訓院成立40年來,一直秉持著與金融同業齊步向前的精神,面對綠色金融當然也不例外。透過研究、研討會議與研習課程,研訓院將延續綠色金融溝通平台的角色,促進產官學研各領域的對話,為台灣綠色金融提供具體建言,期許對國家整體能源轉型、永續目標落實創造多贏局面。
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致詞時表示,綠色永續金融已是必然趨勢,ESG更將成為深入成為公司治理的DNA;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胡則華副處長則以「展望綠色金融2.0」為題,介紹永續金融國際最新發展趨勢,及行動方案2.0的重點內容。主管機關的發言,不僅對外傳達綠色金融的政策重點,更展現出我國力拼綠色金融中心的決心。
金管會綜規處副處長胡則華在簡報中指出,近年來全球各地標榜ESG的金融商品快速成長,為了促使這些金融商品名實相符,各國的相關規範也大幅增加,其中又以歐盟最為積極,並在今年6月通過「永續分類標準 (EU Taxonomy Regulation)」。
金融研訓院研究員彭勝本表示,該法案強制要求500人以上之公司與金融機構必須揭露其永續的「含金量」。不管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有無標榜是永續型基金,皆要依其所投資公司的永續純度,再依持股比率,計算該基金的永續含金量,並且要公開揭露。藉由客觀的計算公式與審查評鑑機制,可杜絕「漂綠」行為,引導企業朝永續方向前進。
金融研訓院研究員林奇澤指出,依據國際經驗,綠債在綠電專案籌資過程中位居關鍵位置。因此台灣應持續追蹤國際主要準則、像是 (EU Green Bond Standard) 的發展,不僅有利於我國綠色金融國際化,也能藉此讓管理規範更臻明確。
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王嘉緯談到,2016年之前,綠色永續議題其實相對不受國內金融業界重視,但隨著能源轉型目標積極推動,金融業資金分配者的角色日趨重要,並認為2020年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時點。
新冠疫情肆虐下讓全球重新思考永續的必要性,也為綠色金融開啟新的發展契機。而台灣未來除了滿足綠電資金需求之外,更必須接軌國際制度,甚至可將金融科技導入綠色金融應用。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