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調整收益結構 下半年火力轉攻財管商機
國際市場波動加劇,銀行投資收益銳減,且超低利時代來臨,利息收入也明顯衰退,國銀下半年將火力集中在財管業務,調整收益結構,力挽衰退狂瀾。
銀行收益來自於利息收入、手續費及投資操作,受疫情影響,國際市場波動加劇,銀行投資操作風險升溫,導致投資收益減少;此外,全球央行連番降息,超低利率時代來臨,銀行更不容易賺到利差,利息收入也明顯下降。
反映在金管會統計,全體國銀今年前7月稅前盈餘為新台幣1964.1億元,年減幅達13.1%。
儘管整體獲利衰退,不過細部觀察,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簡稱手收),卻是逆勢成長。例如,中國信託銀行上半年財管手收約75.48億元,年成長5.3%;國泰世華銀行上半年財管手收為55.41億元,年增約1.2%;玉山銀行上半年財管手收,達47.5億元,創歷年最好成績,年增高達21%。
國銀主管表示,儘管保險新政策上路,儲蓄型保險商品銷售下滑,衝擊銀行財管業績,但似乎也見到一道「曙光」。
這名主管分析,在低利環境、市場游資過剩的情況下,看好民眾投資需求增溫,市場更著重於資產穩健增長,因此,不少銀行下半年將調整收益結構,將火力集中在財管業務,縮減獲利下滑幅度。
具體作法包括專攻共同基金、海外有價證券商品及結構型債券等理財型商品,進而挹注整體財管手收。
此外,先前為迎接境外資金匯回專法,銀行業者早已相繼成立專門團隊,搭配銀行高資產客戶新財管方案即將在9月中旬之後上路,公股銀行擁有龐大的企業客戶,且正面臨資產傳承或保值等問題,透過團隊可望延續承作,推升財管收益。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