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公會邀檢察官揭洗錢犯罪 精進金融警覺度

信託公會為持續精進從業人員洗錢防制專業判斷能力,今(3)日舉辦第二場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議題說明會,邀請台灣台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林宗志擔任講座,以精進金融人員的洗錢防制警覺度。
金融機構洗錢防制措施要做到滴水不漏,不僅要落實辨識客戶實質受益人,以及針對疑似洗錢交易表徵要做到報表確實查證工作外,提升第一線從業人員洗錢活動前置犯罪的警覺度與辨識能力也非常重要。
信託公會理事長雷仲達表示,對信託業等金融機構來說,依法建立相關交易之確認客戶身分措施、洗錢防制內控與稽核制度以及疑似犯罪交易之通報機制,是金融機構建立洗錢防制措施的基礎;而強化第一線從業人員對各項洗錢威脅前置犯罪的辨識能力,更是金融機構做好洗錢防制措施的重要根本;惟有讓每位從業人員在實務作業中對可能的犯罪行為提高警覺,才能發揮在第一線阻絕犯罪洗錢的效果。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進一步說明,我國在2018年完成的國家洗錢及資恐風險評估報告就點出包括貪污、證券犯罪、第三方洗錢等23種具洗錢威脅的犯罪類型;而在我國洗錢防制法更明訂,意圖為特定犯罪所得掩飾或隱匿來源,或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或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都屬洗錢防制法所稱之洗錢行為,足見辨識特定犯罪型態與犯罪所得與防制洗錢措施息息相關。
信託公會舉辦系列講座請檢察官介紹常見犯罪實例,就是希望提醒金融從業人員客戶辦理相關交易時能留心注意,培養從業人員辨識特定犯罪類型的警覺與敏感度,增強金融機構防制洗錢體系。
信託公會表示,林宗志歷任雲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與法務部廉政署視察室主任等職,俱備豐富金融與貪污犯罪偵辦經驗。本次內容從境外紙上公司發展、巴拿馬文件、金融不法案件發展趨勢等面向分析,並列舉常見犯罪型態實例。
雷仲達指出,我國已在2019年6月公布的第三輪相互評鑑報告取得評鑑佳績,但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工作是需要持續努力、持續精進,因此本會今年度舉辦系列說明會,期待從業人員能從中學習累積,增強洗錢防制與打擊資恐之專業與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