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玉山銀豪擲231億元 登5月債券買超王

為去化游資,銀行積極「錢」進債市。根據櫃買中心最新統計,5月債券買超前三大機構均為本土金融機構,其中,民營玉山銀行大手筆加碼債券231億元,登上買債王寶座;「綠巨人」中華郵政買超109億元居次,中國信託銀行買超56億元,排行第三。
資深券商主管分析,玉山銀5月在債市大掃貨,主要鎖定10年與10年以下的短期債券,雖然無法確定銀行大買台債的原因,但推測是以去化手頭餘裕資金為主,同時也持續看多債券後市。
玉山銀5月在國內債市砸下231億元重金,就連在債市有「綠巨人」之稱的中華郵政也望塵莫及,單月買超109億元,不到玉山銀的一半,奪下買超亞軍。
債券商主管表示,近期銀行積極加碼債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管會對高利率儲蓄險的禁令,讓原本流向儲蓄險的資金,不斷跑回銀行定存裡,進而導致銀行頭寸大增。為尋找風險較低的去化管道,銀行只好大舉加碼債券。
「儘管債券利率偏低,但如果什麼也不買、資金爛在帳上就是零收益」,券商主管說。和銀行相比,不能做放款的中華郵政,存款增加的壓力會更為明顯,5月加碼債券金額突破百億元規模。
「銀行如果資金爛、中華郵政資金一定會更爛,資金去化壓力只會更大」,券商主管說。
櫃買中心資料顯示,民營中國信託銀行5月加碼債券56億元,排行第三。至於第四與第五,則是由外商銀行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拿下,買超金額分別為55億元與25億元。
儘管5月有兩家具外資保管行身份的外商銀行—渣打銀行和德意志銀行擠入5月債券買超前五大,但券商推測,應該也是基於資金去化的需求,而非停泊熱錢炒匯資金之用。
券商主管說,觀察近期市場表現,並沒有發現外資大舉匯入後、蜂擁搶買短期公債、停泊炒匯資金的跡象,外資並非債市主要的player(玩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