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下跌66點收22,362點 台積電收平盤1,080元

更新!大罷免案立委「十大聲量榜」 換3人進榜

iPhone無法安裝App原因「藏一警訊」!Apple官網教5招解決

少子化何時影響房市?賴正鎰:至少還要30年、做一事就不會

房市示意圖。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國內新生兒持續探低,去年僅剩不到13.5萬人,少子化是否影響房市?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今天表示,國內住住宅老化嚴重,民眾需要新屋,加上年輕族群傾向獨立居住在都會區,六都家戶數持續創高,少子化對房地產產生影響,至少還要30年。

賴正鎰表示,雖然房市不會立即影響,但人口失衡加遽,超高齡社會提早來到,政府應視為國安問題,加速制定「新投資移民法」專法,而不是「出入境及移民法」的修法拼裝車。

他表示,國發會原本在四年前預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內政部公布最新人口報告「台灣將在今年底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時程加速一年,凸顯人口危機日益嚴重。

賴正鎰表示,現在年輕人不結婚、結了婚不生小孩、同婚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僅新生兒銳減,勞動力逐年下降,還可能影響到國家競爭力。「這已是拉警報的國安問題了,他看了心裡很著急」,政府應正視問題,否則台灣將錯失翻轉未來的時機。

賴正鎰表示,新加坡、泰國、德國、加拿大、美國、澳洲等國家,現在都靠著移民提升國家人口素質、競爭力,改善出生率下降、人口結構老化及勞動力下滑等問題,甚至取消移民監或降低投資門檻,來吸引更多新移民。日、韓面臨少子化及老化的人口問題,近年來也爭相延攬並留用優秀外國技術人力,「台灣絕對不能搶人搶輸別的國家」。

他推動「新投資移民法」已超過15年,雖曾一度納入政府計畫,卻最終遭刪除相關投資移民內容,10多年過去了,雖然國發會曾提「新經濟移民法」,但至今這個法案「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

他表示,雖然112年修正「出入境及移民法」修正法案、113年通過「新住民基本法」,對投資與專業技術外國人的移民部分修法,但政府還是需要投資移民的專法才行。

賴正鎰表示,雖然少子化與高齡化時代來臨,但全國平均屋齡也來到33年,其中,屋齡30年以上住宅為515.5萬戶,正式突破500萬戶,占比更高達55.7%。老宅增加,對新屋的需求也會增加,就像衣服穿久了變舊,也需要換新的。

他說,尤其是年輕族群傾向獨立居住在都會區,也需要擁有自己的新居住空間,六都家戶數因此持續創高,少子化對房地產產生影響至少還要30年,但如果每年都有增加投資移民,對房市就不會有影響。

他建議,政府應鬆綁法令來引資減稅,設定5年引進30萬優質移民,優化人口素質與提升創新能力,將人口穩定維持在2,300萬人,國家就有競爭力,也能提升國內消費經濟與房市支撐。

賴正鎰。圖/業者提供
賴正鎰。圖/業者提供

少子化 新移民

延伸閱讀

民代催生新市國小第二學區 南市教育局:分二期進行

全面普查國家減少 人口數據危機 藏隱憂

重建家園的希望?烏克蘭承認雙重國籍,緩解戰爭導致的人口危機

少子化來襲 115學年國立私立高中班級人數上限再減一人

相關新聞

政院拍板「投資台灣三大方案」 未來外商來台投資也可申請

先前因應美中貿易衝突,政府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提供融資優惠、土地租金優惠、加速水電取得、稅務專屬服務、預核引進移工...

台電千億元撥補未過關 10月電價將漲5%?經部說話了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若撥補台電1,000億元預算未能獲得立法院同意,9月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電價將...

台電董事長:台中用電成長快 台積電設廠將增數10億度

中火議題持續延燒,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天表示,中火10部機組是國民黨時期決定興建,經台電努力減煤,空污排放已減少逾半,相關...

中國啤酒、鋼品傾銷輸台 財部:7月起課臨時稅四個月

來自中國大陸的啤酒與熱軋扁軋鋼品被發現以低於公平市價的方式傾銷到台灣,對相關產業造成損害,為保護國內業者,財政部27日公...

中研院下修 GDP 至2.93% 示警難擋新台幣往升值方向前進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4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由於全球需求可能因為關稅效應而轉弱,下半年內外需成長力道預期將明顯趨緩,預測2...

全台還有992億祖產無人繼承 專家揭破解公式能解套

多年無人繼承的土地,只是卡在登記問題、家族內鬥或是費用誰出等關卡無解,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仍有近5千戶建物、超過7萬2...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