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命脈恐遭封?荷姆茲海峽被以伊戰爭推到最前線 最壞情況「2成運輸受阻」

中東地區再度陷入火線,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行動,引爆全球對能源供應的憂慮。儘管多數分析認為,短期內衝擊有限,但隨著荷姆茲海峽的戰略地位受到威脅,國際油價已開始上揚,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因為台灣約六成的石油仰賴經由荷姆茲海峽進口,這條被譽為「全球石油命脈」的航道若遭封鎖,不僅將衝擊國際油價,也恐推高本地燃油與物價,進一步加重民生壓力與通膨風險。
你去加油了嗎?油價已經開始上漲了!
隨著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持續升高,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再次成為國際焦點。《紐約時報》指出,在以色列於週末空襲多處伊朗的油氣設施後,全球油價在16日在亞洲市場上漲約1%,每桶徘徊在75美元左右。
台灣中油公司在16日也發布聲明指出,柴油每公升價格將調漲0.3元。
伊朗保守派議員科薩里(Esmail Kosari)近日接受伊朗官方媒體《IRINN》訪問時透露,伊朗政府正考慮封鎖這條被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形容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咽喉」的戰略水道,此舉不僅可能導致國際油價飆升,更可能引發地區戰爭的擴散。
荷姆茲海峽有多重要?
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唯一的海上出口,位於伊朗與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以及阿拉伯海,是全球約20%石油消費量的運輸通道,台灣也有六成石油和逾兩成的天然氣,必須經過荷姆茲海峽。海峽最窄處僅33公里,而航運航道則更為狹窄,使其易受攻擊與封鎖威脅。
《半島電視台》報導,儘管伊朗過去數十年未曾完全封鎖荷姆茲海峽,但歷史上曾多次利用「航運安全」作為施壓手段。例如,1980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伊朗與伊拉克皆攻擊波斯灣商船,形成所謂「油輪戰爭」。最近一次重大事件則發生於2019年,當時四艘船隻在鄰近的富查伊拉(Fujairah)外海遭襲,華府將責任歸咎於伊朗,雖然伊朗方面否認。
自從加薩戰爭爆發以來,葉門的胡塞武裝組織持續攻擊經過紅海的船隻,儘管商船可選擇繞道非洲航行以避開紅海,但對於荷姆茲海峽而言,全球航運別無他路。即使一些國家不直接進口波斯灣石油,也難逃供應減少所帶來的全球油價上漲衝擊。
專家如何解析?
不過,儘管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引發市場擔憂,但多家國際金融機構認為,短期內,這場衝突不太可能對全球石油供應造成重大干擾,油價雖出現上漲,但長期維持高位的可能性不大。
高盛(Goldman Sachs)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儘管已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2025年夏季油價預測,但仍預期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不會中斷,並維持今年第四季布倫特與西德州中級原油(WTI)均價預測分別為59與55美元,2026年則進一步降至56與52美元。
花旗集團(Citi)分析師也持類似看法,指出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持續,但能源價格不太可能長期維持高檔。OPEC祕書長蓋斯(Haitham Al Ghais)則表示,目前市場仍穩定,無需即刻調整產量。
不過,多家機構也警告市場應關注「最壞情境」,也就是若荷姆茲海峽遭封鎖,全球約1/5的石油運輸恐受阻。
高盛指出,雖然實際發生的可能性不高,但若OPEC+核心產油國無法動用閒置產能,或是遭遇長期中斷,油價可能突破每桶100美元。摩根大通(JP Morgan)甚至在報告中指出,若爆發全面區域衝突,油價恐飆升至120至130美元。儘管如此,目前市場整體預期仍偏向「高風險、低衝擊」的情境,除非衝突擴大至封鎖運輸要道,或是引發伊朗更大規模反擊,否則全球供應應具備一定韌性。
雖然高盛與花旗等國際機構目前認為,中東局勢短期內對油市影響有限,供應鏈具備一定韌性,但地緣政治的不可預測,仍是全球能源市場的潛在變數。
對於仰賴進口能源的台灣而言,荷姆茲海峽的每一次危機,都可能牽動國內油價與經濟穩定,在地緣衝突未解之際,政府與民眾都需做好面對能源價格波動的準備。
(本文出自2025.06.16《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