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瑋觀點:AI 引領新局 有望開啟美國第三個黃金十年
2025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11日在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舉行。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今天參與論壇時表示,AI有望引領新局,開啟美國第三個黃金十年,並重塑全球經濟動能。
面對全球經濟與貿易格局的劇烈轉變,羅瑋認為,人工智慧(AI)的快速普及與應用,將有可能帶動美國開啟第三個黃金十年,並重塑全球經濟動能。AI技術不僅提升生產效率,更將成為美國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與勞動力不足問題的關鍵解方。尤其在生成式AI快速商業化的背景下,預期AI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大規模進入實際應用,有望終結過去十年低成長、低通膨與低利率的局面,重啟資本與科技驅動的成長模式。
羅瑋分析,從歷史回顧來看,美國曾經歷兩個「黃金十年」。第一次是在1953年韓戰結束到1963年甘迺迪總統遇刺前,美國在戰後透過馬歇爾計畫與對亞洲的經濟援助,促進歐洲重建與亞洲四小龍崛起。美國藉由提供資本、設備與技術,不僅獲得穩定回報,也透過新興市場帶動內需與出口,形成擴張性的國際經濟合作模式。然而,1965年後美國因南越戰爭與大社會政策加重財政負擔,國力逐步衰退,最終在1971年宣佈中止美元與黃金兌換,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解。接連兩次石油危機、德日技術追趕與1985年廣場協議的匯率調整,都象徵著美國首輪黃金時期的終結。
第二個黃金十年出現在1993年至2001年九一一事件爆發前。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日本泡沫破裂與德國統一後的經濟疲軟,使美國相對獨強。此時期正值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技術起飛,美國藉此大幅提升企業生產力。柯林頓政府積極推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與將關貿總協定(GATT)轉型為世界貿易組織(WTO),試圖複製戰後國際分工成功經驗。然而,2000年中國與多國加入WTO後,全球供應鏈進入新局,先進國家逐漸喪失原有製造優勢。新興國家不僅吸引資本與技術,還建立起自有產業體系,美國再也無法從中取得如以往般的貿易利益,第二個黃金十年遂步入尾聲。
羅瑋分析,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降,全球化開始出現裂痕。歐洲國家放棄強調多邊自由貿易,轉向雙邊協定與區域經濟整合,貿易策略明顯轉變。而中國則自2013年起提出「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2025」,試圖擴大全球影響力。美國則於2018年啟動對中貿易戰,川普政府以提高關稅、限制科技合作等手段,遏制中國崛起。即使政權更替,拜登政府仍延續並加劇對中科技封鎖,形成美中長期戰略競爭的新常態。此背景下,企業全球布局與供應鏈重組壓力升高,適應力與轉型能力成為生存關鍵。
羅瑋認為,AI的興起為這場變局帶來轉機。從生產自動化、語言翻譯到企業決策,AI正深刻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尤其在缺工與成本上升的壓力下,企業導入AI已從選項變為必需。若能成功催生新一輪生產力革命,將為美國帶來資本回流、企業獲利提升與就業結構重塑,重新奠定其經濟霸主地位。 AI帶來的第三個黃金十年是否成真,關鍵將在於技術發展速度、政策配套與全球合作態勢。在此劇變年代,唯有不斷調整、快速應變,方能掌握新時代的契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