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除役又降低燃煤 美國商會:台灣缺乏基載電力規畫

台灣今年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能否穩定供電一直是企業心中的疑慮。台灣美國商會在「二○二五台灣白皮書」中指出,台灣隨著核能逐步除役,加上配合減碳逐步降低燃煤發電,基載電力供應正面臨結構性挑戰,缺乏新增基載電力具體規畫,進一步加劇未來供電穩定性疑慮,對半導體、人工智慧(AI)等關鍵產業構成更高風險。
台灣美國商會理事長銀丹(Dan Silver)表示,台灣擁有AI、半導體、量子電腦等產業聚落,這些產業的發展仰賴電力,這也是吸引外資擴大在台布局的關鍵前提。
美國商會去年拜訪了二二二家會員,其中已有百分之九十受訪者表示在二○二五年有維持或增加在台投資的計畫,顯示對台灣投資環境的強烈信心,例如其中就有一位會員最近宣布將斥資數十億美元在台灣建立新的資料中心。
白皮書明確建議台灣,透過強化明確性、行政效率及電價機制,來支持台灣再生能源轉型,並且基於維持工業電價競爭力、來改善能源開發商營運環境,且致力於穩定的電力供應、市場改革、與透明的長遠規畫,來強化台灣能源安全與韌性。
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凱表示,美國商會擁有五百名會員,且來自能源產業的不同領域,對採用哪種能源亦有不同看法,但都一致希望台灣能有更穩定、可預期的能源供應;包括能源能否充足供應、定價是否透明,以及價格變動通知的立即性這些重點,遠比能源出處來得重要。
雙重課稅一直被視為吸引投資的障礙,對此,銀丹指出,台美以往都透過對話、談判來解決問題,截至目前為止雙方仍持續對話,他也相信台美間每次的談判和接觸,都會增進彼此的互惠關係。
魏凱也指出,供應鏈中,許多中小企業無法承受雙重徵稅的打擊,而商會現在積極推動的避免雙重課稅的協約簽訂,就是希望避免雙重課稅,不但能為中小企解決問題,也有助於更擴大台灣企業在美國的投資部位,亦有助於建構更完整的供應鏈。
有媒體問及美國內閣級官員陸續訪台,美國商會認為是否會因此使台海緊張情勢升溫?銀丹回應,美國官員訪台已很常見,他認為雙方高層互訪有助於推進台美關係,並希望這類雙方交流能更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