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波三折!罷免李坤城案最終不送件 領銜人「雙手空空」赴選委會:已盡力

影/「阿家生蠔」老闆罵韓女星 稱「負面行銷促觀光」不介意負評

討好川普卻遭背叛 以伊衝突升高恐重創波斯灣國家經濟

台電嗆中火無煤案 「凡事只想到自己」

2028中火無煤決議案口水戰不停,台電卯起來指控台中市政府「凡事只想到自己」。圖為台電台中電廠新燃氣機組。圖/台電提供
2028中火無煤決議案口水戰不停,台電卯起來指控台中市政府「凡事只想到自己」。圖為台電台中電廠新燃氣機組。圖/台電提供

立法院日前做成「二○二八中火無煤」決議,引發台電反彈;台電昨發聲明再戰台中市政府,指台中市連續六年名列全國用電之冠,二○二八年用電上看四百億度,預估屆時電力缺口高達二百億度,台中火力電廠若提前無煤,電力缺口只能由外縣市電廠支援,指控中市府「要用電卻不發電」、「凡事只想到自己」、「以鄰為壑」。

雖然台電「火氣」不小,台中市環保局昨天表示,市府昨天核准中火燃氣一號機組試車,期望在安全無虞情況下完成機組試車作業。市府也強烈要求中火落實生煤減量政策,樂見在「以氣換煤」政策下,台電增設燃氣發電機組,盼能如期如質完工。

台電指出,中市府近日頻以全國新增機組大於台中電廠燃煤機組為由,認為中火十部燃煤機組可提早六年全數除役,二○二八年達到無煤供電,但發電機組除役、新增時程須考量全國電力建設進度及用電需求。

台電指中市已連續六年名列全國用電之冠,二○二八年用電上看四百億度,若無配套下逕自提前無煤,「要用電卻不發電」,預估二百億度電力缺口只能由苗栗、桃園及高雄等外縣市電廠支援,恐增加電網風險,不利區域用電平衡及全國電力穩定。

2028中火無煤決議案口水戰不停,台電卯起來指控台中市政府「要用電卻不發電」「凡事只想到自己」「以鄰為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8中火無煤決議案口水戰不停,台電卯起來指控台中市政府「要用電卻不發電」「凡事只想到自己」「以鄰為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電表示,中火原訂無煤時程為二○四六年,已承諾依行政院指示逐年減煤,二○三四年以前達成無煤化,如今要提前達標,加上之前中市府卡關新燃氣機組十五個月,這段供電缺口由其他縣市扛下發電重責,形同「以鄰為壑」,「不能凡事只想到自己」。

依經濟部規畫,中火目前十部燃煤機組,二○二五年一期一號燃氣機組上線,二○二六年一期二號燃氣機組上線,一、二號燃煤機組拆除;二○二七年、二○二八年三、四號機燃煤機組分別轉為備用。二○三一年二期三號燃氣機組上線,拆除三、四號機燃煤機組;二○三二年二期四號燃氣機組上線,五、六號機燃煤機組轉緊急備用;二○三三年二期五號燃氣機組上線,七、八號機燃煤機組緊急備用;二○三四年二期六號燃氣機組上線,九、十號機燃煤機組轉緊急備用。

電力需求 無煤 火力發電廠 台電 台中市 中火

延伸閱讀

台電5度送件 中火首部燃氣機組中市府核准試車

中火無煤案台電開戰台中市府:凡事只想自己、以鄰為壑

金門浦邊忽停電...原來是變壓器故障肇禍 台電緊急搶修

大陸長三角首個「華龍一號」計畫1號機組 完成熱試

相關新聞

談台海安全重要性 蕭美琴:台灣科技為全球設備提供動力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orsk Rikskringkasting AS,NRK)專訪,有關台灣安全...

突要求地方自籌租補經費?國土署:因應財劃法修法調整比例

內政部近日函文地方政府,指因應「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要求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引發雲林縣、台北市不滿。國土署...

誠新綠能積欠10億工程款 ?公司出面闢謠已和協力廠達成安排付款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誠新綠能積欠逾10億元工程款項等爭議,因誠新綠能是台積電綠電重要供應成員之一,為避免滾雪球效應,誠新綠能...

台中塑膠射出大廠逾10億元擴建新廠 市府助解決缺工難題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今指出,位在潭子的塑膠射出大廠「康揚企業」將斥資超過10億元擴建新廠,為解決缺工議題上,經發局配合勞動部...

關稅前拉貨效應估帶旺出口 5月景氣有望亮黃紅燈

國發會將在本周五(27日)發布5月景氣對策信號,因人工智慧(AI)需求殷切,且關稅前的拉貨效應爆發,出口暢旺,預期5月有...

台灣富豪人數 全球第15名

瑞銀最新報告指出,在樂觀的金融市場推動下,2024年全球私人淨資產增長4.6%。台灣百萬美元富豪將近76萬人,排名全球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