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械出口連四月成長 但匯率狂升企業實質獲利縮水

台灣機械出口已連續四個月成長,顯示機械產業緩步回溫中。記者宋健生/攝影
台灣機械出口已連續四個月成長,顯示機械產業緩步回溫中。記者宋健生/攝影

台灣機械公會10日發布,台灣機械設備5月出口值為27.79億美元、年增8.9%,已連續四個月成長,顯示機械產業緩步回溫;不過,新台幣狂升也影響企業獲利,5月出口以新台幣計價僅比去年成長4%,與美元計價兩者相差近5%,企業實質獲利明顯縮水。

機械公會統計,前五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依序為檢量測設備21.40億美元、占比17.6%,年增14.7%;電子設備19.71億美元、占比16.2%,年增1.1%;工具機8.19億美元、占比6.7%,年減7.1%。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指出,美國與中國大陸仍為台灣機械出口的前兩大市場。累計前五月台灣對美國出口增加4.7%、出口金額為32.0億美元;對中國大陸機械出口小幅增長2.4%,出口金額為28.2億美元。

觀察4月初美國對外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由於美國暫緩對等關稅實施90天,企業提早出貨因應,帶動一波拉貨潮,5月對美國出口明顯大幅成長,增長幅度達19%,相當罕見。

莊大立表示,5月機械設備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8.9%,且已連續四個月呈現成長,今年累計前五月出口值121.90億美元、年增5.7%,到目前為止,台灣整體機械產業呈現緩步回溫中。

談到匯率問題,莊大立說,近期新台幣匯率仍較亞洲其他國家強勢,4月底新台幣呈現跳水式升值後,6月初已突破30元關卡,6月9日收盤價29.931,分析從4月1日起到6月9日收盤為止,新台幣升值幅度達9.8%,日圓卻僅升值3.4%,人民幣更僅升值1.1%。

莊大立表示,這對於以外銷為主的台灣機械產業來說,已造成多數企業經營面臨挑戰。事實上,5月機械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成長8.9%,但以新台幣計價同比則只成長4.0%,兩者相差已近5%,企業實質獲利明顯減少。

莊大立說,美國為台灣機械的最大出口市場,若實施對等關稅,可能影響台灣機械產品出口美國市場;但相較美國關稅衝擊,新台幣較鄰近競爭對手國大幅升值的影響層面更為廣大。

台灣機械產業長年深耕台灣,外銷所得的美元,最終仍需轉換為新台幣來支付企業營運所需。

面對新台幣升值較其他國家強勢,不僅匯兌損失影響獲利,更可能造成外銷價格較競爭對手國高而失去接單機會,影響範圍擴及全球市場,後續恐對台灣機械出口造成嚴重影響,機械公會建議政府宜適時協助穩定匯率。

台灣機械設備近六月出口概況一覽。資料來源:台灣機械公會
台灣機械設備近六月出口概況一覽。資料來源:台灣機械公會

關稅 外銷 台幣匯率 出口值

延伸閱讀

潘孟安赴阿拉斯加 李敏:台採購天然氣恐被美國卡死

美伊第6輪談判擬6/15舉行 將交核協議提案

國城建設總裁洪平森:小建商很慘、借不到錢 美關稅是市場最大變數

竹市藝文活動獲22座國際獎項 盼打造美感城市

相關新聞

誠新綠能積欠10億工程款 ?公司出面闢謠已和協力廠達成安排付款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誠新綠能積欠逾10億元工程款項等爭議,因誠新綠能是台積電綠電重要供應成員之一,為避免滾雪球效應,誠新綠能...

台中塑膠射出大廠逾10億元擴建新廠 市府助解決缺工難題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今指出,位在潭子的塑膠射出大廠「康揚企業」將斥資超過10億元擴建新廠,為解決缺工議題上,經發局配合勞動部...

護理師出走 飯店包住、工地加薪也招不到人…政府開放移工卻綁手綁腳?

從醫院到工地,你是否發現那些忙碌的身影,正逐漸變得稀少?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來襲,適齡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一場前所未有的缺工危機,正一點一滴浸蝕台灣的經濟活力,面對這波日趨嚴峻的人力荒,企業該如何調整思惟與對策才能應對?

大陸內捲壓力 台塑、台泥、台玻都在找出路...謝金河:像大象轉身需要時間

中國產業內捲壓力,讓台灣很多產業虧損累累,每一家公司都在努力找出路,像王文淵領軍的台塑集團正思考全面轉型,不過企業規模太大,像大象般轉身需要時間。

輝達進駐北士科 新屋成交價寫新高

輝達台灣總部落腳北士科,北士科房市人氣翻升,據實價登錄最新資料,統計今年四月北士科預售案每坪成交單價約一百一十六萬元,較...

超級央行周來了 美日英台等國利率估不變

「超級央行周」本周登場,包含美國、英國、日本、台灣、瑞士等逾十個主要國家的央行,都將在未來一周公布利率決策。各界預期,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