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撿到「短腿無尾貓」帶回家收編!細看卻發現悲傷身世 現況曝光網淚崩

逢甲大樹倒塌壓死碩士生 檢將會同樹木專家到校內勘驗

2杯大杯星沁爽只要168元!星巴克連續18天優惠今開跑

半導體擴增產能帶動!第1季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6,099億元、成長82%

經濟部10日指出,2025年第1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不含土地) 6,099億元,季減12.4%,年增82.3%,主因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推展,帶動半導體廠及相關供應鏈積極擴增產能,加上企業順應環保減碳及產業智慧化趨勢,增加環保設備及製程優化相關投資所致。

經濟部並指出,受惠人工智慧應用、高效能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持續暢旺,推升資訊電子產業營收表現,2025年第1季製造業營業收入(含海外生產之收入)8兆1,534億元,季減7.6%,年增10.6%。

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方面,經濟部統計指出,按固定資產產型態分,第1季以機械及雜項設備增購占78.3%最多,年增96.5%;其次為房屋及營建工程占21.3%,年增46%。

在各業方面,經濟部指出,電子零組件業第1季固定資產增購4,538億元,占製造業之74.4%居各業之冠,年增143.3%,主因為人工智慧與高效能運算之強勁需求,半導體業者持續推進先進製程及擴充高階封測產能,加以上年同期基數偏低所致。

今年第1季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固定資產增購149億元,年增34.0%,主因AI應用帶動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持續成長,激勵相關供應鏈業者擴建產能及增加研發設備支出。

第1季基本金屬業固定資產增購158億元,年增35.7%,主因部分鋼鐵大廠發展高值化鋼品,加以為順應節能減碳及智慧製造趨勢,持續投入環保改善設備及優化製程。

第1季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固定資產增購234億元,年減9.7%,主因部分矽晶圓及工業用化學材料廠產能擴建工程接近完工,加以部分業者上年同期建置高值化產品產線投資金額較多,比較基期偏高所致。石油及煤製品業則增購118億元,年減1.1%,主因部分業者上年同期設備建置及改善工程支出較多,比較基期偏高所致,惟國營事業重大建設投資持續推進,抵銷部分減幅。

今年第1季金屬製品業固定資產增購117億元,年減9.7%,主因部分業者新廠建置進入後期,資本支出相對減緩,加以部分廠商上年同期汰換設備金額較高,比較基期偏高所致。機械設備業則增購109億元,年減4.4%,主因部分業者上年同期因應產業智慧化及自動化需求而增建新廠,墊高比較基期,惟半導體設備廠持續擴增產能投資,抵銷部分減幅。

經濟部

延伸閱讀

台化公司獲「第9屆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創新獎」

風電3-3期選商規則拚6月公布 確定不納入強制國產化

風機安裝 超過400座

Getty控Stability AI侵權 英高等法院開庭審理

相關新聞

誠新綠能積欠10億工程款 ?公司出面闢謠已和協力廠達成安排付款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誠新綠能積欠逾10億元工程款項等爭議,因誠新綠能是台積電綠電重要供應成員之一,為避免滾雪球效應,誠新綠能...

台中塑膠射出大廠逾10億元擴建新廠 市府助解決缺工難題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今指出,位在潭子的塑膠射出大廠「康揚企業」將斥資超過10億元擴建新廠,為解決缺工議題上,經發局配合勞動部...

護理師出走 飯店包住、工地加薪也招不到人…政府開放移工卻綁手綁腳?

從醫院到工地,你是否發現那些忙碌的身影,正逐漸變得稀少?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來襲,適齡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一場前所未有的缺工危機,正一點一滴浸蝕台灣的經濟活力,面對這波日趨嚴峻的人力荒,企業該如何調整思惟與對策才能應對?

大陸內捲壓力 台塑、台泥、台玻都在找出路...謝金河:像大象轉身需要時間

中國產業內捲壓力,讓台灣很多產業虧損累累,每一家公司都在努力找出路,像王文淵領軍的台塑集團正思考全面轉型,不過企業規模太大,像大象般轉身需要時間。

小宅成房市主流 低總價搶進是聰明布局還是空手接刀?

當家戶數與小宅交易量雙雙攀升,市場熱潮掩蓋了哪些長期風險?從人口結構、產品規畫到銷售策略,揭開小宅熱的真實面貌。根據591房屋交易網最新統計,近5年六都及新竹地區20坪以下小宅的交易占比,從2021年的13%逐年攀升至2025年的19.9% ,其中台北市的小宅化現象尤為嚴重,20坪以下產品占整體比重高達28.1%,形同每三筆房產交易中,就有一筆是小宅,「小宅瘋搶」背後的長期風險正悄然成形。

金控改選 新一代接班開啟新局

多家金控選在十三日舉辦股東會,除了董事會改選議題之外,新一代接班更成重頭戲,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之子蔡宗翰、華南金民股大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