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租指數屢創高 房仲:短期壓力難緩解

台灣房租續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今年2月房租指數108.06再創新高,年增率達2.56%,已連續19個月超過2%,也是2008到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漲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房租續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今年2月房租指數108.06再創新高,年增率達2.56%,已連續19個月超過2%,也是2008到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漲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房租續創新高,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今年2月房租指數108.06再創新高,年增率達2.56%,已連續19個月超過2%,也是2008到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漲幅。專家分析,通膨、房價高漲與房東持有成本增加,都是推升租金主因,短期內租金壓力難以緩解。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價上漲後使租賃需求增加,而新完工的房屋因房價水準與住房品質較高,會要求較高租金回報,加上近年通膨現象也對租金上漲產生帶動效應。

他進一步說明,統計數據指出,自2022年起租金即呈現上升趨勢,由於租約通常為期一年以上,後續換約時,房東多會參考周邊租金水準與生活負擔調整房租,連帶使得租金走揚,目前看來趨勢似乎尚未扭轉。

他指出,根據統計,今年2月的房租指數108.06,再創歷史新高,4年來上漲8.3%,算是金融海嘯以來上漲速度最快時候;若以區域來看,中部地區年增率仍超過3%,達到3.17%,居全台之冠、北部地區2月房租年增率達2.47%、南部地區租金年增率達2.4%。

曾敬德說,政府推動的新青安政策有減緩租金壓力的效果,部分首購族趁著政策幫忙完成購屋大事,由租轉買。不過從去年第4季起,房市交易量縮,可能有自住客開始評估租還是買較划算,只是現在購屋成本不低,包括房價與每個月房貸,甚至目前房貸利率普遍升至2.5%以上,容易讓部分經濟能力許可的租客開始考量租或買的性價比。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向中央社記者表示,2022年至今央行累計6度升息,總幅度達3.5碼,利率調升使背負房貸的屋主繳款金額增加,部分房東便將增加的負擔藉由漲租轉嫁到房客身上,在降息減壓前,租金下滑可能性不大。

他進一步分析,由於近年國際情勢變化多端,俄烏交戰、中東動盪及美國關稅戰,影響原物料的進口成本,連帶推升房屋修繕成本;加上水費、電價也逐年拉高,整體租賃成本節節攀升,且都會區因就業機會多,人潮持續湧入,租屋市場供不應求,奠定租金上漲的基礎,使租屋族的居住壓力愈來愈大。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近年來房價持續上漲,購屋門檻提高,讓更多人選擇租屋;「以租代買」帶動租屋需求增加,在供需失衡狀況下,進一步拉升租金。目前看來,房價仍呈現高檔盤整,加上通膨未歇,整體租金上漲趨勢短期內應該難以改變,未來仍需關注政策調控與市場供需變化。

租金 房租 房價

延伸閱讀

怒批「政策一團糟」 川普促Fed降息有理?白宮首席經濟學家這麼說

夫妻月入10萬曝「月支出6萬6千」 網喊:沒房貸、生孩就是爽

43歲黃少谷拚養家!開計程車不夠 又去當房仲 網友全跪了

借名給客戶登記購屋 房仲竟去補發權狀轉賣房產遭判刑

相關新聞

談台海安全重要性 蕭美琴:台灣科技為全球設備提供動力

蕭美琴副總統日前接受「挪威國家廣播公司」(Norsk Rikskringkasting AS,NRK)專訪,有關台灣安全...

突要求地方自籌租補經費?國土署:因應財劃法修法調整比例

內政部近日函文地方政府,指因應「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要求縣市自籌一定比例的租金補貼經費,引發雲林縣、台北市不滿。國土署...

台灣5月對美外銷占總出口3成 近33年首見

財政部今天公布5月台灣對美國出口155.2億美元,再創單月最高紀錄,且5月台灣對美外銷占總出口比重達30%,是民國81年...

1元硬幣成本高於價值 央行:有使用需求不會停發

全球吹起廢除「小幣」風潮,美國財政部將於明年初停止發行1美分硬幣。台灣央行表示,台灣的1元硬幣發行成本已經高於價值,不過...

誠新綠能積欠10億工程款 ?公司出面闢謠已和協力廠達成安排付款

針對近日媒體報導誠新綠能積欠逾10億元工程款項等爭議,因誠新綠能是台積電綠電重要供應成員之一,為避免滾雪球效應,誠新綠能...

台中塑膠射出大廠逾10億元擴建新廠 市府助解決缺工難題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今指出,位在潭子的塑膠射出大廠「康揚企業」將斥資超過10億元擴建新廠,為解決缺工議題上,經發局配合勞動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